與瑞典環境科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入交流明確業務合作方向;籌備2024零碳交通海峽兩岸研討會,積極搭建行業交流與合作
平臺……春節假期未過,南平“碳”路工作者已經出發并忙碌了起來。
南平地處閩江源頭,是“雙世遺”武夷山和國家公園所在地。早在2016年,這里便誕生了全省首筆林業
碳匯,“森林生態銀行”及“
碳匯+”
綠色創新項目榮獲“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為世界提供了可借鑒推廣的創新實踐。
“2023年,南平在‘雙碳’工作中再結碩果。”市政府副秘書長、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鄭明月介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控制關鍵測量技術及標準研究”項目、國家
碳計量中心(福建)兩個“雙碳”領域國家級“燙金名片”先后落地南平,切實為南平“雙碳”產業乃至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資源支持和技術支撐。
發力“雙碳”產業,達成“雙碳”目標,少不了“高科技”保駕護航。2023年9月,南平引入成套高端裝備產業化項目,研發制造二氧化碳監測激光雷達、森林碳匯遙感激光雷達等高端裝備。同年12月,在福建南平綠色高質量發展暨碳計量人才峰會現場,中國首套碳排放中觀監測激光雷達高端裝備正式對外發布,可實現每一個標準足球場范圍的二氧化碳濃度遙感,有效彌補當前點式儀器和衛星之間的探測尺度空缺,打破歐美國家壟斷,實現國產替代。2024年,該裝備成功獲批福建省首臺(套)高端裝備。
“當前,我們還成立了一個首期3億元規模的產業基金,用于支持重大項目建設。”鄭明月發出邀請,“歡迎全國各地的企業在南平工業園區、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投資興業。”
發力“雙碳”產業,也離不開人才支撐。2023年12月,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組建了學術委員會,11位院士、
專家學者受聘擔任第一屆委員會委員。與此同時,南平多渠道構建“雙碳”產業人才“生態圈”,通過推動成立“雙碳”產業相關的科特派院士
專家工作站、“雙碳”產業產教聯合體,設立碳計量相關的事業單位——福建省南平碳計量中心、“人才周轉儲備池”、
碳中和產業學院等,更好地為南平“雙碳”產業發展提供人才要素保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