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支持
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
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制度是推動
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基本手段。從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到加大環保研發投入,從鼓勵居民綠色消費到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從促進企業節能降耗到加快能源結構調整……財稅不僅是提供財力保障的“錢袋子”,更是引導帶動全社會護綠、增綠、謀綠的“指揮棒”。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財稅制度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導向,綠色稅收制度、綠色預算安排、綠色財政支出協同發力,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以環境保護稅為主體,以資源稅為重點,以耕地占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消費稅等稅種為輔助的綠色稅收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持續釋放
節能減排效應和綠色發展效應;財政預算科目不斷調整優化,環保支出科目向獨立、穩定、系統、完整方向發展,為政府行使環境事權、履行綠色發展職能提供了財政資金保障;節能環保領域財政支出持續增加,多元化生態環境保護投入渠道日益健全,在全力保障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入推進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未來仍需繼續深化綠色財稅制度改革,更好發揮財稅在促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中的作用,助力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在持續完善綠色稅收制度體系方面,可以探索通過將高耗能、高污染的產品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等方式,健全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同時通過加大碳捕捉、碳封存、林業
碳匯領域的稅收支持,將污水處理費、固體廢物處理費、水價、電價等收費政策向環保企業傾斜,創造有利于環保投資、營運的稅費政策環境。在完善綠色預算體系方面,要不斷強化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既突出對生態保護、創新發展的激勵,也要強化對破壞生態、粗放發展的約束,以雙向調節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能。在健全綠色財政支出制度方面,可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領域中央與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創新和改進財政支出方式,綜合運用專項支出、轉移支付、財政補貼、投資和政府采購等方式,使政策剛性兌現、精準發力。
作為宏觀治理的重要手段,財稅制度為發展增“綠”的過程中,也要注重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既加大政府投入對重點領域的資金保障力度,也要通過完善財政獎補方式、創新綠色發展基金投入方式等,實現財政資金對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的撬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引導各類資源和要素向綠色低碳發展聚集;既針對生產端完善淘汰落后產能、鼓勵節能環保項目的財稅獎懲機制,也面向消費端鼓勵居民購買節能產品、支持政府開展綠色采購,推動形成扶綠、促綠的良性經濟循環;財稅手段還要與行政手段、市場手段、法治手段強化協同,合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此外,地方也要努力創新實踐,探索服務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舉措新做法。例如,一些省市財稅部門牽頭完善對經營主體的“綠色評價”,進行差別化貸款貼息,或安排綠色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試驗區綠色金融發展與綠色產業聚集,這些做法初現成效。下一步,也可以將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總結成寶貴經驗,進行試驗推廣。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