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文匯報報道:馬當路新天地時尚商場二期,
綠色低碳應用場景隨處可見:室外景觀藝術裝置是由回收的老舊木扶手重組設計而來;照度感應裝置嵌在3處中庭天窗區域,巧用自然天光平衡室內照度,降低燈具能耗;數字化能耗監控系統,讓公共區域和租戶區得以分項計量、提升建筑能耗管理能力。
一棟棟建筑的“碳”尋足跡勾勒出黃浦區新天地近零
碳排放實踐區的輪廓。實踐區創建周期為5年,這方面積約1.247平方公里的區域試圖為中心城區綠色低碳發展轉型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
上海中心城區寸土寸金,商業密集。以新天地近零碳排放實踐區為例:創建區域集合商務樓宇、居民住宅、公園綠地、醫療教育機構等元素,可降碳領域潛力大,技術應用場景豐沛。目下,因建筑而異的低碳改造技術指南目錄正在形成;光伏技術應用有了更多思考;減污降碳運行管理數字化
平臺趨于完善。
黃浦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馬力超這樣闡釋,“該創建區域的特點是碳排放主體更多元,減碳的普惠面更廣,與公眾的切身利益也有更顯性的關聯。”
老建筑:低碳技術見縫插針。在創建區,混合分布著歷史保護建筑、商業建筑、老舊小區等不同類型建筑,改造起來各有千秋。比如歷保,“能夠改造的余地小,像外立面、結構等不僅無法大動干戈,甚至小修小補也有嚴要求。只能在細節處,融入一些低碳的理念。將低碳技術見縫插針地運用進來”。
以祥茂新邨修繕項目為代表,推廣應用保溫隔熱涂料、透水磚、節能燈等綠色低碳材料,并加強過程中的綠色施工管理。
如何讓商業建筑更主動地加入改造?承接商業建筑改造的黃浦區發展改革委提出,建立綠色企業聯盟、樓宇聯盟,推動引導相關先進項目、優惠政策在創建區域先行先試,“大上海時代廣場主動將樓頂停機坪改為樓頂光伏建設,還自愿進行空調系統的改造”。
在多元建筑改造中汲取經驗,創建區在全面排摸建筑、綠化、市政交通、商業、居民生活各領域節能降碳空間后,梳理形成軟、硬項目清單,推動打造政府項目示范引領、區屬集團項目全面融入、社會項目廣泛參與的項目支撐體系,讓資源配置更優,綜合效益更大。
新樓宇:綠色產能連廊示范。推動形成可實施建筑或構筑物的“光伏屋頂”“光伏玻璃”是當前重要探索。
馬力超說,目前的難點在建筑外立面上安裝光伏,“建筑外立面要同區域的風貌契合,目前光伏板還沒有豐富選項,比如用黑色就會在視覺上顯得突兀。但用市場上現有的半透面光伏板,會降低吸收光能的效率從而折損電能轉化”。
有逐步改造,也有未雨綢繆。區域范圍內還有一些新建樓宇正按照綠建二星、三星等高標準開展建設。在太平洋新天地商業中心的頂層,將建設雙碳體驗空間,讓制高點的塔冠成為一個獨特的IP。此外,計劃推動無限極薈大廈與湖濱道購物中心的連廊進行光伏一體化改造,打造太平湖畔的產能連廊示范。
探索減排降碳新路徑,也要推動管理模式“數治”化。 創建區正整合地上地下、室內室外、現狀未來等多維、多尺度空間數據和物聯感知數據,構建區域信息有機綜合管理系統。具體應用上,比如分離創建區域用能賬單,優化創建區域樓宇能耗實時監控、管理,建立并完善區域碳排放統計、監測和核算體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