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實現凈零排放:加速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氣候行動》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區各國缺乏支持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的大量財政手段,也缺乏為氣候行動提供信息所需的數據。
在過去的60年里,亞太地區的氣溫增長速度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亞太的糧食系統、經濟和社會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和破壞,全球受災害影響最大的10個國家中有6個位于該地區。
低碳道路
報告進一步強調,盡管亞太遭受了氣候變化的嚴重后果,但也是主要導致氣候變化的地區,占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一半以上。隨著人口增長和由化石燃料驅動的經濟活動,這一排放份額還在持續增加。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阿爾米達·薩爾西婭·阿里沙赫巴納(Armida Salsiah Alisjahbana)表示:“讓亞太地區經濟走上低碳道路,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并提高其抵御能力的措施,必須成為該地區疫情后復蘇的首要事項和中心。” 同時,她也認可該地區的政府正在當前多重危機交織的嚴峻形勢下加入到實現凈排放的競賽中。
行動與目標相去甚遠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亞太經社會注意到,各國在減排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國家自主貢獻行動總和尚未達到《巴黎協定》規定的目標。事實上,據預測,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增加16%,與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C以內所需的45%的減排量相差甚遠。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全球變暖將仍然是該地區貧困和不平等的主要驅動因素,對整個亞洲大陸和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造成災難性后果。
亞太經社會的研究闡述了三個關鍵部門所需的轉型——能源、低碳交通和物流,以及國際貿易和投資。它進一步就如何為這些重大轉變提供資金,以及如何更好地衡量實現凈零碳未來的挑戰和進展提出了具體建議,以支持可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