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關乎人類前途命運。
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充分體現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這是一場硬仗,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如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尚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達峰時間偏緊,要通過主動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才能實現2030年前達峰目標。
全國碳市場正是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據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相比通過傳統的行政手段推動
碳減排,碳市場通過配額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推動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并利用市場機制發現合理
碳價,為企業
碳減排提供靈活選擇,在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的同時帶動
綠色低碳產業投資,是促進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低碳化、長期化的有效方式,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碳減排關系提供了有效途徑。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十二五”以來,我國逐步建立全國碳市場。從2011年起,我國在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湖北省及深圳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為建立全國碳市場探索積累經驗。
2017年,經國務院同意,《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印發。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堅持將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堅持穩中求進,以搭建制度框架、夯實管理基礎、提升數據質量為市場建設初期主要目標,扎實推進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基礎設施、數據管理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各項工作。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第一個履約周期以發電行業為首個重點行業。這里的發電行業含其他行業自備電廠,是2013年至2019年任一年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共2162家重點排放單位,年度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由此,我國的碳市場一躍成為全球覆蓋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這2000多家發電企業的碳排放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0%,是歐盟碳市場的兩倍以上。可以說,管住了這2000多家發電企業的碳排放,就抓住了我國節能減排的‘牛鼻子’。”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說。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