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2022年嶺南科學
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低碳技術和創新高端
論壇暨亞洲低碳技術和創新大會分論壇在廣州舉行。
本次論壇以“發展
綠色低碳技術,建設美麗灣區”為主題,圍繞國際及區域碳達峰、
碳中和現狀與趨勢,就發展
綠色低碳技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內容,以主旨報告、研討交流、成果示范等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6名國內頂尖“雙碳”領域
專家,就中國氣候投融資政策、加快建立健全碳達峰
碳中和市場機制、雙碳目標下的
碳市場和綠色金融、碳達峰碳中和與企業行動、雙碳背景下澳門城市能源轉型及碳中和路徑、廣東省二氧化碳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路線圖研究等方向做主旨報告。
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梁希教授作題為《中國氣侯投融資政策解讀》主旨報告。報告介紹了中國氣候投融資政策背景、發展歷程、主要目標,以及
試點任務計劃和
試點城市工作
案例。報告指出,當前氣候投融資缺口巨大,存在氣候資金供需矛盾。現有國際資金僅能滿足極少部分中國國內氣候投融資的部分需求,氣候資金供需矛盾制約著我國低碳轉型和國家氣候目標任務的落實。報告透露,根據多個機構的測算,中國2021-2030年間實現碳達峰的資金需求約為14~22萬億人民幣,而由2030年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則在百萬億元級別。報告還顯示,我國積極推動氣候投融資政策制定、建立相關體制機制,相繼發布了《促進氣候投融資指導意見》,并設立了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目前進展順利。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董戰峰研究員作題為《加快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市場機制》主旨報告。報告指出,在邁向碳達峰碳中和道路上,市場化機制手段在雙碳工作中至關重要。目前,國際上各個國家政府普遍使用節能降碳
價格機制、
新能源補貼和碳市場交易等市場經濟政策組合。
碳稅制度仍處于從研究探索到政策實踐的過渡階段,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尚處于
碳金融發展的萌芽階段,各地區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能源
價格政策面臨嚴峻的碳困境,
新能源汽車補貼成效顯著,但綠色交通補貼政策仍面臨多重挑戰。報告認為,碳達峰階段,要重點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新能源和
清潔能源車船補貼政策;碳中和階段,要圍繞氫能源等產業金融支持和技術研發創新補貼為重點。報告分析了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市場經濟政策機制的作用,提出了我國支撐雙碳目標實現的市場經濟政策創新的思路,以及補貼、交易、稅收、金融等。
廣州
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孟萌總經理所作的《雙碳目標下的碳市場和綠色金融》報告。他介紹,
碳交易是用市場化手段解決降碳問題的創新嘗試,我國于2011年布局啟動
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在廣東、湖北等七省市設立首批
碳交易試點。2012年,廣東省印發《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3年,廣東碳市場鳴鑼開市,完成2013年度首次配置有償競價,成為首批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2016年,廣東碳普惠制交易啟動,發布中國碳市場100指數,廣東碳市場是全國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其提供了實踐經驗,進行〞先行先試〞探索。2021年,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專家在報告中還提出,目前,全國規模第一的廣東碳市場,除了要積極配合全國碳市場建設、貢獻廣東經驗之外,還要繼續深化探索廣東試點碳市場,要把廣東碳市場的定位主體放在粵港澳大灣區九市全覆蓋,要建設大灣區內跨區域、多層次的碳市場。
澳門科技大學宋慶彬副教授作題為《雙碳背景下澳門城市能源轉型及碳中和路徑分析》的主旨報告,報告闡明了澳門能源結構和能源安全問題,為各方了解澳門未來能源發展和轉型的需求、方向,以及澳門城市實現碳中和目標路徑提供一定的借鑒,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能源融合發展中的角色和貢獻,為灣區整體能源轉型提供參考。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廣州分中心綠色發展事業部副總經理楊抒在所作主旨報告《碳達峰碳中和與企業行動》中從雙碳的國內外背景和基本概念出發,聚焦我國雙碳戰略中與企業密切相關的政策動態,分享企業應對雙碳的行動措施建議。
廣東工業大學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曾雪蘭教授在《廣東省
CCUS技術應用路線圖展望》主旨報告中闡述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趨勢下,如何推動
CCUS等前沿零碳技術的創新示范,并輻射帶動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分享了國家“雙碳”戰略導向下廣東省鋼鐵、電力等重點行業的CCUS減排需求、技術發展路徑、激勵政策制定及集群化部署建議等內容,為廣東中長期深度脫碳及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