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山東各項工作的總抓手。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山東省建設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先行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定位,提出牢牢把握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的總要求;縱深推進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三個十大”行動;聚焦深化動能轉換、綠色低碳轉型、工業化數字化深度融合、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四個發展導向”;充分彰顯“強、富、高、優、美”現代化強省建設“五個內涵特征”;努力實現打造全面創新先行區、協調發展引領區、生態保護樣板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諧示范區“六個發展目標”。
“在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這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國發文件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使命,要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一戰略部署的重要意義。”省科學院生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許崇慶說,《行動計劃》提出牢牢把握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的總要求,結合了國家所需和山東所能,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行動,將發揮山東在全國大局中的典型代表性,為全國作出引領和示范。
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涉及經濟社會各方面,是一個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過程引領的重大戰略。《行動計劃》突出系統觀念,集成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海洋強省、文化“兩創”等重大戰略,謀劃實施具有標志性、引領性、創新性的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
平臺。
“先行區建設是我省發展戰略的集成,是各項工作的總牽引,我們將縱深實施‘三個十大’行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孫愛軍說,將聚力做優“十強產業”,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質量提升行動,集中培育標志性產業鏈,著力壯大7個國家級、50個以上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布局空天信息、磁懸浮、元宇宙等未來產業示范園區,高質量打造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聚力深化“十大擴需求”,接續謀劃推進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基礎設施“七網”、能源九大工程、新型城鎮化“四化”建設,實施消費提質擴容、外貿固穩提質計劃;聚力推進“十大創新”,高水平建設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產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構建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優良生態,打造全國區域創新高地和科技創新策源地。
《行動計劃》明確了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發展導向,提出聚焦深化動能轉換、綠色低碳轉型、工業化數字化深度融合、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四個發展導向”。“‘四個發展導向’綜合考慮了山東的現有基礎和發展需求,在充分尊重客觀規律、注重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全面部署,明確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中心任務。”許崇慶說。
《行動計劃》提出,要充分彰顯“強、富、高、優、美”現代化強省建設“五個內涵特征”,其中“經濟實力強”居于首位。“煙臺將堅決扛起經濟大市責任,奮力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力爭今年邁入GDP萬億級城市行列,打造山東發展重要增長極,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雁說,將聚焦“9+N”制造業集群和16條重點產業鏈,大力推行鏈長制,深入實施企業倍增計劃,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力爭三年內高質量形成1個3000億級、1個2000億級和4個1000億級重點產業集群。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更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戰略部署,要以“造福人民”為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共享先行區發展紅利。“東營將發揮總體民生保障水平較高、發展均衡性較好的優勢,從安居富民、公共服務、救助保障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聚力在打造共同富裕省域范例中走在前。”東營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曹永湖說。
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今年是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開局起步之年,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我省重點聚焦重大創新平臺、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現代能源、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13個領域、60個小類,謀劃提出了儲備項目清單,將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完善調度考核工作機制,發揮“四進”攻堅工作組作用,加強動態調整、滾動推進,確保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