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第14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落實“雙碳”目標的政策和實踐》。
該綠皮書指出,2022年夏季罕見的持續高溫干旱警示人們,適應氣候變化、提升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能力極其重要和緊迫。綠皮書指出了需要采取的具體措施。
一是構建氣候變化風險早期預警體系。深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變化時空規律及其影響機理研究,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實況監測,提高無縫隙、全覆蓋精準預報預測水平,大力發展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復合型災害預警技術,強化預警信息發布和風險防范體系。
二是開展氣候變化綜合影響評估,提升重點行業領域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適應韌性。包括加強對高溫干旱等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的研究,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精細化氣象為農服務技術水平;加強高溫事件對電力系統供需兩側的影響研究,解決高溫條件下光伏組件運行效率下降,以及用電需求激增等問題,提升新型電力系統應對高溫的韌性;構建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和極端水文事件的影響和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發展耦合氣候模式的流域水文模型、水庫調度和水能模型;大力發展氣候變化對城市敏感行業影響和風險的定量化、動態化評估技術,創建城市氣候變化診脈
平臺;研發基礎設施與重大工程極端事件影響監測和風險預警技術,推動構建全面覆蓋、重點突出的適應氣候變化區域格局,提高全社會的氣候韌性水平。
三是建立高溫與人體健康預警平臺和跨部門適應行動
試點。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健康風險科學研究,評估當前和未來的氣候變化健康風險,識別氣候敏感疾病和脆弱人群;加快明確氣候變化背景下高溫健康風險的區劃、標準和適應實施方案,評估復合型極端高溫事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提高健康高溫預警產品的準確性、提前量和針對性,有效降低熱環境引發的熱射病傷亡事件風險。結合區域差異,分別在城市、農村、社區和重點場所(學校、醫院、養老機構等)建立高溫健康適應的跨部門行動
試點,顯著提升全民適應高溫風險的能力。
氣候變化綠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氣象局的
專家聯手國內氣候變化領域一線學者聯合編撰的權威性年度出版物。自2009年推出《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09):通向哥本哈根》以來,氣候變化綠皮書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融合的獨特視角,見證了國際氣候進程,緊扣中國
綠色低碳發展的脈搏,反映氣候變化領域研究的前沿問題,為社會公眾全面了解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提供了豐富、及時和有前瞻性的思想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