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能源供應和安全息息相關
“我們能挺過通貨膨脹,能挺過經濟衰退,但我們無法挺過一場只增不減的氣候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需要加強合作,應對全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氣候變化。11月將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二十七次
會議,必須借此機會采取更加果斷的行動。為幫助推動更加
綠色、更可持續的經濟轉型,IMF設立了首個長期貸款工具:韌性與可持續性信托。其承諾將提供400億美元,并以撬動數倍于此的私人投資為目標——這對于提供用于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的數萬億美元至關重要。
世界氣象組織提出,預計本世紀熱浪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的增加以及相關野火的增多可能會使空氣質量惡化,損害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污染和氣候變化的交互作用將給數以億計的人們帶來額外的“氣候懲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今年巴基斯坦的洪水以及歐洲的熱浪和部分地區的創紀錄干旱狀況,列為應對氣候變化和遏制化石燃料生產行動失敗的結果。古特雷斯認為,這些災難的規模如此之大,絕非自然現象,而是人類對化石燃料開采過度的代價,并且氣候影響正在進入未知的領域。
事實上,氣候變化與能源供應和安全息息相關。在全球氣候變化風險逐步增加的情況下,極端天氣以及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也隨之增多。極端天氣以及自然災害又反過來影響能源供應,危及能源安全。這一情況在今年夏季的歐洲表現得尤為明顯。受到俄烏沖突以及極端炎熱干旱天氣的共同影響,歐洲多個國家都在剛剛過去的夏季陷入了能源短缺的困境。而當前,歐洲嚴冬將至,這個冬天到底會有多冷決定著今年冬季歐洲將會面臨怎樣的能源供應局面。德國總理朔爾茨宣布,到2024年,德國政府將投入2000億歐元應對能源危機,并為天然氣價格設置上限。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警告稱,德國天然氣使用量正在不斷上升,冬季天然氣短缺或將難以避免。國際能源署(IEA)在日前發布的天然氣市場季度報告中警告稱,歐洲在今年冬天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天然氣短缺風險,同時建議以節省用氣應對。為保證供暖季結束前天然氣儲備始終充足,歐盟成員國的用氣需求應比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降低9%至13%。
為應對短缺的天然氣能源,德國等歐洲多國又重新增加了對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以期填補發電量的短缺。歐洲多國制定了能源轉型過渡方案,重啟煤電、核能,推遲原定的氣候目標。這些行動也讓人開始懷疑,一直以來都走在環保與能源綠色轉型前沿的歐盟,是否將重新回歸化石能源。“對于過度依賴進口天然氣的情況,歐洲早在本輪能源危機暴發之前就已經開始著手應對,其方案的核心思路是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
新能源,并配合氫能、地源熱泵等技術。但是這種替代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無法解決目前面臨的能源緊缺危機。因此,歐洲只能采取重啟煤電、核電、大規模限電等措施來應對眼前的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歐洲既定的能源轉型戰略方向有問題,而是反映出歐洲沒有足夠重視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意想不到的‘黑天鵝’事件。當然,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冬對于歐洲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為這將影響民眾對于歐洲政府保障民生、保障經濟發展的信心,也將間接影響其能源轉型戰略的落地。”彭博
新能源財經中國研究負責人寇楠楠博士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外,寇楠楠認為,能源危機會在短期內給減碳進程帶來一定的阻力。但是長期來看,會加速全球凈零排放的到來。歐洲能源危機的本質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歐洲過度依賴天然氣,而其使用的天然氣高度依賴進口。第二是愈加頻發的極端天氣使得能源系統的供需面臨不可預測的風險。極端天氣帶來的不可控因素凸顯了能源轉型的難度。目前運轉良好的能源系統基于可以方便儲存的化石能源,人類積攢了很多運行經驗以應對各種變化。未來全面轉向新能源的系統后,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這將需要更加大量的研發和投資,因此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保留一定規模的現有能源系統做好兜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