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燦的太行菊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枝葉茂盛的金葉榆在風中搖曳生姿……深秋午后的西馬莊公園游人如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西馬莊公園在今年引入的
綠色科技-碳循環技術后,不再產生園林廢棄物,顯著提升固碳效能,成為副中心首個城市碳循環公園。
西馬莊公園位于通州區永順鎮與朝陽界交匯處,面積約6.6萬平方米。重點輻射西馬莊、竹木場、富河園等小區周邊居民,服務半徑約2.5公里。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瓊介紹,西馬莊公園通過技術手段提升資源利用水平,保障環境友好,不產生土地、空氣、水體等污染。以自然之法修復自然生態,把修剪下的園林垃圾、樹葉等變廢為寶,以綠惠民。
北京林業大學社會服務和綜合研究部副部長王曉旭介紹,在西馬莊公園中,所有的植物養護均不使用化肥、農藥,而是通過生物質碳捕獲和存留技術體系(BE
CCUS),將園林廢棄物如枯枝落葉等進行熱處理后,形成多種植源生態肥,把“綠廢變綠肥”,再回到林地中,促進碳循環,有效捕捉城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植物生長蓄積量和林地碳儲量,以自然之法修復自然生態。
據統計,在公園中1噸修剪物可額外固定0.37-0.45噸CO2,是日常堆肥固碳量的3.7-4.5倍,并且能制成60噸液態肥。每畝林地一年需要4噸液態肥,即可保持健康;西馬莊公園百畝林地一年約產生45噸修剪物,可額外固定16.65-19.8噸CO2,產生2700噸液態肥,可以全部用來變為植源綠肥,既營養了城市“綠肺”,又實現了碳負排放。“現在使用的園林廢棄物熱處理設備是連續生產的,已穩定運行十年,從進料到成肥,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王曉旭說。
在實現碳循環的過程中,植物花期、綠期也有明顯延長。公園負責人介紹,從去年冬至項目啟動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時間,使用植源生態肥的林草生長出的花、葉、枝會比使用普通化肥生長出來的花量大、葉片肥厚、枝條茂密,同時花期也會長一周左右、秋季落葉也晚兩周左右。王曉旭還介紹,已對公園進行林木監測和
碳計量,通過激光雷達掃描和全景照相技術,定時監測公園生物量變化。
“下一步,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將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優勢,重點針對城區小微公園的地被和喬灌木的景觀效果進行精細化、高質量養護提升。”高瓊表示,目前,副中心公共綠地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有效服務了周邊居民游憩生活。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服務中心還將繼續摸索完善西馬莊公園碳循環模式,對楊莊公園、上營柳樹公園、三角地公園等城市副中心30余家公園進行養護模式提升,打造城市碳循環公園。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