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躺平”在2015年
2021 年,煤炭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增量的 40% 以上。煤炭排放量目前處于 153 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超過之前峰值( 2014 年)近 20 億噸。 2021 年的煤炭發電量,因天然氣
價格創歷史新高而增長。
在美國和許多歐洲電力系統中,現有的燃煤電廠的成本大大低于燃氣發電廠。從天然氣到煤炭的轉換,將全球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推高了一億多噸,尤其是在天然氣和煤炭發電廠之間競爭最激烈的美國和歐洲。
這一形勢在俄烏戰爭后更加惡化,全球范圍內,燃煤都在重新放量增長。而與美國“甩鍋”、歐洲倒退相伴隨的,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減碳方面早已停滯不前,甚至已經“躺平”。
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21 年大幅反彈,上升到 2019 年以上的水平,主要是因為發電用煤的增長。印度的燃煤發電量創下歷史新高,比 2020 年的水平高出 13% ,而可再生能源的增長放緩至前五年平均增長率的三分之一。
相對于石油和天然氣,煤炭是碳排放強度最高的化石能源,在提供相同能量的情況下,煤炭產生的碳排放約為石油的 1.5 倍、天然氣的 2.2 倍。因而, 2021 年 11 月格拉斯哥氣候大會的一大亮點,是將“退煤”首次寫入公約案文。
但是這一努力在印度的反對聲中大打折扣。直至格拉斯哥氣候大會快結束,各方仍未達成一致。大會協議草案中的措辭一度是:敦促各國減少(無碳捕獲的)燃煤發電。然而,在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動議下,協議草案中關于燃煤使用的措辭由“逐步淘汰”改為“逐步減少”。發達國家對此極度失望。
印度之外,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已經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變得消極。國際能源署首席能源經濟學家蒂姆·古爾德( TimGould )表達了擔憂:“《巴黎協定》之后,所有發達國家和中國的能源轉型投資都在增加,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支出依然停留在 2015 年的水平,要共同解決能源和氣候問題,如果新興發展經濟體不迎頭趕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進入“碳中和”第二年,中國在減碳方面也出現掙扎“搖擺”跡象。在“碳中和”元年的 2021 年,我國在
新能源裝機等方面高歌猛進,電網建設卻沒能及時跟上,一度在高峰負荷面前造成拉閘限電局面。如今,以煤為主的能源基本國情被重新確認,一個不經意的結果是,本來在新型電力系統中要逐步減量退出的煤電,又大舉回歸,這為下一步的減碳壓力埋下隱患。
美歐在氣候政治領域互相扯皮、大肆“甩鍋”,廣大發展中國家減碳停滯不前,甚至放量增排將“碳達峰”變成了“攀高峰”。一重山水一重關,全球“碳中和”注定是一條坎坷路,希望當下只是暫時的曲折,而不是真走向了“死胡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