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利弊影響究竟如何?
當前國內學術界對此鮮有深入探討。此前研究的基本觀點是,較高氣溫似乎更有利于中華文明的發展。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1972年發表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文是相關領域扛鼎之作。他根據歷史和考古發掘材料,論證我國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兩千年,即從仰韶文化時代到河南安陽殷墟時代,年平均溫度比現在高2攝氏度左右。在這以后,年平均溫度有2-3攝氏度的擺動。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劉禹等學者,于2009年發表在《中國科學》上的
論文指出,在過去 2485 年里, 中國絕大部分朝代的滅亡都與該溫度序列的低溫時期相對應,主要原因是低溫會導致糧食歉收引發農民起義和戰爭,寒冷時期草原牧場的南移會導致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南遷。近年來,網絡上甚至有報道,我國西北地區由于全球氣候變化出現了某些區域降雨量增多現象,這顯然是一般觀點所樂見的。
雖然我們不能基于氣溫和農牧業產出之間的正向關系得出氣候變化有利于我國的判斷,但也不能在沒有系統研究之前,持反向觀點。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