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全國兩會正式閉幕。兩會期間數字經濟、
綠色發展等詞匯成為輿論熱議話題。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要進一步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
平臺經濟發展。
作為一種全新業態和發展模式,數字經濟通過與其他經濟部門的深度融合,在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經濟綠色發展與促進居民
低碳生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如此,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也豐富了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選擇與途徑。
《中國碳達峰
碳中和進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22年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但總體看,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方向不會改變。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從國內情況看,雖然我國統籌經濟發展、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的壓力不斷加大,但“雙碳”工作仍在穩步推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表示,去年一年,我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部門先后出臺能源轉型、節能降碳增效、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政策文件40余項,這使“雙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明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原則。
此后,國務院又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這成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頂層設計。目前“雙碳”目標的“1+N”體系主要包括在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分領域分行業實施碳達峰方案,以及在科技支撐、能源保障、
碳匯能力、財政金融
價格政策、督察考核等方面予以保障。
伴隨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生態領域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多的領域之一。根據雙碳目標的安排,到2025年,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其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80億立方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而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將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也會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標要求,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境界。
記者了解到,按照上述目標,目前各地區、各行業結合實際情況正細化雙碳行動方案。
在《報告》發布暨“碳達峰碳中和”研討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王一鳴表示,當前要落實碳達峰目標,必須保持必要的減碳力度,要加大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投入,構建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科技創新體制。
《報告》指出,未來我國“雙碳”支持政策體系將更加完善,伴隨不同地區和行業的碳達峰路徑進一步差異化、明細化,該項工作推進也將更加務實。
《報告》認為,下一步,我國需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大力推進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實現
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同時要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有序發展新興產業和綠色低碳產業,全面加強能源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并健全“雙碳”制度和政策體系,差異化推進國際合作,為實現“雙碳”目標構建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