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電力行業在低碳轉型中的使命和作為
第一,要充分認識到,電力行業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發揮好電力行業在低碳發展全局中的作用。不僅是電力行業,其他行業都應在全國一盤棋中扮好各自角色。率先碳達峰及碳中和對于微觀經濟活動主體和地區而言有實質意義,《建議》中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其中的“條件”是指資源條件、技術條件、能效水平、經濟水平等綜合分析而來,而不是以經濟發達程度來劃分。率先達峰需要嚴格而規范的核算體系來保障,避免一個地區實現了低碳是用另一個地區高碳為代價,且總體上增加了社會成本;要引導鼓勵能夠促進全社會提前達峰、降低峰值、減少成本的地區間、行業間的碳轉移——這也是
碳市場的基本原理。因此,對于一個行業來說,不是圍繞行業本身而是要圍繞全社會整體減碳效益最佳原則來布局減碳的程度和進程。從人類文明史來看,能源轉型是推進人類文階段性演化的基本動力,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全面的,對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改變是革命性的。以低碳化為目標的電氣化也將滲透在電能生產、存儲和應用的各個環節,電能應用方式也發生巨大變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深度融合。這些變化都將使 “電力行業”的概念發生變化,行業率先達峰的判斷非常困難。從政策、規劃、標準的制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層面看,針對生產對象和全國的單位發電量碳排放量、針對地方及全國的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包括熱電聯產在內的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針對激勵先進淘汰落后的碳總量等指標等,比行業率先達峰的指標更能從全局角度發揮電力促進低碳發展的作用。
第二,要優先解決好電網如何適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后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問題。在電力低碳轉型中,電網承擔著配置電能的中樞、基礎地位,即便是新能源發電不直接接入電網,由于影響了電網負荷特性,對電網也有直接影響。電網的主要任務是安全穩定運行及接納大規模新再生能源發電。安全穩定運行的首要任務與大規模接納新能源發電是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沒有大規模接納新能源電力,安全穩定運行實現不了低碳轉型目標,而安全穩定運行沒有大規模接納新能源也沒有意義。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與新能源更多地接入電網呈非線性增長關系。這是因為,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越高,電力安全對經濟社會的安全性就越重要;而隨機性、波動性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越多,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性的影響就越大;同時,由于電力系統中具有轉動慣量的電源比例減少,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性下降。要解決好這一矛盾,政府、社會及電力系統各主體都應對電網功能、作用的變化有新的認識。在宏觀層面上,要統籌好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工業物聯網、通訊網、交通網等多網融合發展;在能源層面上,要統籌好能源、電力、電網(尤其是配電網)、儲能協調發展,做好規劃并及時評估修訂;在電力層面上,要加強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的理論、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與時俱進修訂技術標準、分階段提出政策措施和改革措施。在低碳轉型的大潮之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社會矛盾隨時會有重大變化,雖然低碳轉型的方向是明確的,但政策措施是需要依據變化的情況及時調整,防止各種技術性、政策性、產業性“鎖定”。
第三,解決好煤電問題。如果說用兩個字來概括中國低碳發展的道路、措施及效果的話,“減煤”二字不出其右,同理,電力低碳發展核心是“減煤電”三字。但是,不分青紅皂白、不分先后、不分地區、不計代價,一減了之、越快越好是行不通的!中國經過了幾十年改革開放發展,終于站到了全球電力系統總體先進、部分領先的行列,煤電在維護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提高能源效率、加強環境污染控制、強化熱電聯產解決全局性煤煙型污染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2019年,在運煤電裝機容量10.4億千瓦、平均運行12年機組年齡、平均年運行小時4429、燃用23億噸原煤(約占全國原煤消費量的60%)、提供中國約62%電量、80%以上機組容量大于300MW、43.7%的熱電聯產機組……這就是中國煤電作用的現實寫照。而我國電網只有不到5%的靈活性電源(燃機)、燃氣對外依存度約45%且
價格居高不下,煤礦格局、煤炭洗選、電網格局、鐵路、港口、工業布局、能源運輸、電力流向、核電、水電站布局、水資源配置、省域或地域經濟支撐等都與煤電有直接關系。在中國的一些省,煤電利用小時已經低于2000小時,但對當地電力系統來說仍不能棄用。因此,我們要認真研究現有的年青的煤電系統如何發揮好在能源轉型中的靈活性電源、熱電聯產供熱、生物質能聯合發電、在區域或者產業循環中的能量、物質、價值流的綜合作用上;要嚴格限制單純的以提供電量為目的純凝汽式煤電機組;同時,為煤電的有序退出做好法規、政策、規劃、標準等方法的統籌研究和準備工作。隨著電力低碳轉型的深入推進,煤電在統籌考慮中,逐步、有序退出是實現中國碳中和愿景的必然,也是歷史必然,但在最終退出過程中,根據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關鍵熱源的需要,煤電仍然會發揮其靈活性電源、電力安全備用電源的作用。
第四,解決好儲能問題。儲能發展的好壞決定了能源電力低碳轉型的廣度、深度、進度甚至成敗。現有低碳目標、愿景、計劃,都是建立在儲能技術的具有突破性發展和經濟上能夠用得起的基礎上的。儲能大規模應用,使傳統的發輸配供用電能單向、線性配置成為環狀多向配置,促進能源、電力、物質間雙向轉換,使電氣化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儲能發展方興未艾,技術及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為未來展現了美好的前景。但是,儲能的特點也決定了在應用對象、條件、安全、技術、商業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問題,而這正體現出儲能不可能脫離新能源發展的進程、電力系統需求、經濟社會的需求而獨立發展。相信通過“十四五”的技術發展和政策完善,儲能的態勢會更加明朗,在促進低碳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