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EMC)的正確打開方式
面對上述各種復雜因素,供熱企業不宜再采用投入巨資,通過購買、安裝、更換大量硬件設備、設施來進行節能降耗的方式,畢竟“留給虧損熱企的時間不多了”,那樣做只會雪上加霜。反復“試錯”對于資金充裕的企業尚且可行,但是對于一家積重難返、現金流較差的熱力公司而言,如何通過最少的合理投入、在最短的時間見效,獲得最大的收益才是正途。
真正有效、并且科學合理的EMC方式節能效益分享期應為2到3個采暖期以內,否則如超過此期限,要么是其采用的節能方法不對路,要么是其只是想通過賣更多設備拴住供熱企業。
正確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應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熱力站、不同管網情況,僅通過對供熱工藝和方法的創新、優化,而不是向供熱企業傾銷設備、產品,首先利用一個采暖期將供熱企業的管網、換熱站優化至一個較為“健康”的工況,并達到顯著的第一階段節能降耗效果,從而有效緩解供熱企業眼前的困境和壓力。
特別是二次管網輸配系統電耗(即采暖期二次網單位平米電耗)和熱耗不同的是,其與供熱企業所在區域影響不大,更多的是與供熱企業所轄各換熱站的二次網敷設、調節的合理程度有關。北方地區(包括寒冷地區和嚴寒地區)科學合理的二次網電耗區間應在0.3至0.4千瓦時每平米左右,提供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技術手段完全可以將各地區二次網單位平米電耗降低到此區間。
第二個采暖期再通過上一采暖期積累、收集的數據,對每一座換熱站進行逐個測試分析和量體裁衣制定技術改造方案,而不是拿某一種產品設備或系統當仙丹靈藥來忽悠不同地區的供熱企業,用一種設備或方法套用在任何地區、所有熱力站上。
最后輔以少量低成本投入、對關鍵點的技術改造,使供熱企業達到最終將各項能耗降低到一個合理范圍,通過兩個采暖期(而不是五年、八年)實現由一家虧損熱企到一家能效先進熱企的華麗轉身,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供熱企業“零改造投入、斷崖式節能”。
由于前期不用購買安裝大量固定式硬件設備、軟件平臺,也無需進行大規模改造,減少了安裝成本、后期維護成本和人力投入,實現投入最少、產出最多、成本回收期最短、見效最快。對于急需通過節能降耗控制生產運行成本、改善供熱效果,又沒有足夠改造和采購資金的供熱企業來說,此種節能降耗方式可謂是雪中送炭,雨中送傘。在有效改善現金流和供熱效果的同時,大幅降低各項能耗指標,使供熱企業重新走上持續健康發展道路。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