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關于印發《沈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來源:應對氣候變化處碳交易網2024-05-29 11:02

關于印發《沈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相關市直單位:
 
為貫徹實施國家和省碳達峰綜合戰略,強化我市減污降碳行動舉措,有效推進減污降碳措施落實,我們研究制定了《沈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沈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環綜合〔2022〕42號)《遼寧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遼環發〔2023〕39號)精神,結合沈陽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面臨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但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爬坡的關鍵期。污染物和碳排放總量仍居高位,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及產業結構尚未實現根本性轉變,生態環境質量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高質量實現美麗沈陽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任重道遠。面對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基于環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的特征,必須立足沈陽實際,遵循減污降碳內在規律,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切實發揮好降碳行動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源頭牽引作用,協同促進低碳發展,創新政策措施,優化治理路線,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關于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錨定美麗沈陽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科學把握污染防治和氣候治理的整體性,以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為關鍵,以優化治理路徑為重點,以政策協同、機制創新為手段,完善法規標準,強化科技支撐,全面提高環境治理綜合效能,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多贏,為新時代沈陽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提供堅強保障。
 
(二)基本原則
 
突出協同增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碳達峰碳中和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強化目標協同、區域協同、領域協同、任務協同、政策協同、監管協同,增強生態環境政策與能源產業政策協同性,以碳達峰行動進一步深化環境治理,以環境治理助推高質量達峰。
 
強化源頭防控。緊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嚴格落實環境污染物和碳排放管控,強化資源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穩步形成有助于減污降碳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強技術支撐。遵循客觀規律,統籌水、氣、土、固體廢物、溫室氣體等領域減排要求,針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關鍵階段,圍繞減少源頭消耗、過程排放、末端處置全周期路徑展開技術研發應用,支撐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增強污染防治和碳排放治理的協調性。
 
注重機制創新。充分利用現有法規、標準、政策體系和統計、監測、監管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基礎能力和市場機制,一體推進減污降碳,加快形成有利于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目標的激勵約束機制。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5%。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控制,為實現碳達峰目標奠定基礎,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顯著提高,綠色成為沈陽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到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單位GDP能源消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生態系統功能顯著提升,打造美麗中國建設沈陽實踐樣本。
 
四、加強源頭防控,優化綠色發展整體布局
 
(三)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和用途管制要求,識別碳排放重點區域,將減污降碳協同管控要求納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強化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方面應用。以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和碳達峰目標為導向,逐步建立產業準入及退出清單制度。持續壓減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依法加快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縣、市人民政府配合,以下均需各區、縣、市人民政府配合,不再列出)
 
(四)嚴守生態環境準入要求。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對“兩高一低”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精準管控。對不符合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或污染物排放區域削減等要求的“兩高一低”項目予以停批、停建。持續加強產業集群環境治理,明確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高起點設定項目準入類別,引導產業向“專精特新”轉型。嚴格按照《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要求,對新建高耗能項目進行能效評價,推動能效水平提升。(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國家清潔取暖城市建設,采用“替、引、擴、并、改”5項工作措施,逐步淘汰落后小型燃煤鍋爐房,優化供熱結構和空間布局,著力構建沈陽市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供熱體系,到2025年,實現城區和縣城地區清潔取暖率100%,具備條件的平原農村地區基本完成散煤替代。優先保障農村清潔取暖能源供應,具備條件的農村平原地區實施空氣源熱泵、光熱+輔助熱源、燃氣壁掛爐、生物質等煤改清潔能源,應改盡改。嚴格合理控制“十四五”時期煤炭消費增長,實現“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到2025年,煤炭消費比重降至40%以下。在保證能源安全供應的基礎上,科學有序推動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設康平、新民、法庫、遼中等多個新增風電項目。到2025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30萬千瓦以上。鼓勵平價和低價風電、光伏發電量通過參與綠電交易進入市場,推動煤電由基礎性電源向基礎保障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用轉型。(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房產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引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環境日、低碳日和節能宣傳周等主題宣傳活動,增強社會公眾綠色低碳意識。大力推行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加強綠色產品認證推廣,培育本土綠色產品認證機構。推行綠色辦公方式,加大綠色產品政府采購力度,對政府采購品目清單內的節能產品,實施政府優先采購或強制采購。發揮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節能減排引領示范作用,推動建立減污降碳管理機制。在機關、學校、商場、醫院、酒店等場所全面推廣使用節能、節水、環保、再生等綠色產品。充分依托碳中匯及國際自愿減排服務平臺,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城鄉建設局、市交通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文旅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突出重點領域,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七)推進工業領域協同增效。推動落實綠色制造,逐步建立綠色制造體系,持續創建國家級、省級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到2025年,省級綠色制造企業達到200家。對電力、熱力、建材等重點行業存在“雙超、雙有”和高耗能的重點單位,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引導重點行業深入開展清潔生產改造,到2025年,全市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30%。支持水泥行業實施原燃料替代,石化行業加快推動減油增化,建材行業推動地聚合物混凝土材料應用。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探索石化、建材等重點行業新擴建項目同步建設二氧化碳捕集礦化等試點。支持開展石油化工行業碳驅油封存技術試驗工程及高凝油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市工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推進交通運輸協同增效。高標準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推進形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公轉鐵”,提高鐵路在綜合運輸中的承運比例。大力發展智慧物流,積極構建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創新低碳集約配送模式。強化“軌道+公交+慢行”網絡融合發展,推動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帶動周邊中小城鎮參與,加強城市自行車專用道、行人步道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加快新能源車發展,優先推動公共領域用車、專業運輸車輛電動化,有序推動老舊車輛替換為新能源車輛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支持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橋電系統用電接入。到2025年,新增城市公交、出租車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比例基本達到100%,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推進城鄉建設協同增效。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推進城鎮綠色規劃、綠色建設、綠色運行管理,多措并舉提高綠色建筑比例,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試點示范發展,圍繞城市更新試點工作,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大力發展“裝配式+超低能耗+健康住宅”綠色建筑體系。鼓勵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等過程中同步實施建筑綠色化改造。優先支持利用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滿足建筑供熱、制冷及生活熱水等用能需求。鼓勵小規模、漸進式更新和微改造,推進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合理控制城市照明能耗,持續推進城市照明節能改造,積極推廣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應用。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100%,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60%。(市城鄉建設局、市房產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推進農業領域協同增效。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推進農光互補、光伏+設施農業等低碳農業模式。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和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持續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作用。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以上。鼓勵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持續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基本配套。落實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推進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引領作用,推廣先進適用的低碳節能農機裝備,購置“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農業機械產品不再享受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推動農產品加工副產物高效回收利用。(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推進生態建設協同增效。構建“一屏一帶、兩山七水多廊”生態安全格局,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茖W開展國土綠化行動,聚焦防風固沙、水源涵養等重點生態空間實施造林,加快荒山造林綠化,及時更新采伐跡地,深入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加強鄉村零星閑置土地綠化。繼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實行分區施策,精準提升天然林質量。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落實不同生態功能區分級分區保護、修復、監管要求。持續開展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和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合理配備林草植被類型,有度提高植被綜合蓋度。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大工程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開展濕地恢復修復、利用示范和能力建設三大工程,全面增強濕地生態碳匯能力。加強城市生態建設,完善城市綠色生態網絡,依托遼河、渾河等河流水系及鐵路沿線建設區域綠道網。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碳匯成效監測評估,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與凈化功能。到2025年,實施人工造林1萬畝、退化林修復20萬畝、森林撫育2萬畝,森林蓄積量達到1100萬立方米。(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執法局、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優化環境治理,推進多要素協同控制
 
(十二)大氣污染與碳排放協同治理。對大型燃煤鍋爐安裝除塵、脫硫、脫硝裝置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65蒸噸/小時以上的燃煤鍋爐全面實現超低排放。加大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以及溫室氣體協同減排力度。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汽車整車、木質家具、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鋼結構等行業為重點,嚴格執行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限值標準,推動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以電力、陶瓷行業為突破口探索開展高耗能行業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協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試點。推進大氣污染治理設備節能降耗,提高設備自動化智能化運行水平。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實施汽車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I/M制度)。(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交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水污染與碳排放協同治理。以海綿城市建設為契機,推動雨污分流改造,提高雨水回收利用能力,提高城市中水回用比重,加強城市再生水循環利用,廣泛應用于生態綠地澆灌、景觀用水等方面。推動污水處理廠節能降耗,優化工藝流程,鼓勵采用高效低能耗設備,推廣光伏發電設施建設,開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碳足跡測算,強化污水處理設施能耗和碳排放管理,創建污水處理廠零排放試點。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優先開展工業園區水資源循環利用改造,加快建設節水及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強化串聯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環利用。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式治理及就近回用。在居住分散、暫不具備處理設施建設條件的村莊,大力推廣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治理模式,實施生活雜排水資源化處理回收。到202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2%,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以上,COD、BOD達到省級要求的下降目標。(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土壤污染與碳排放協同治理。合理規劃污染地塊土地用途,從嚴管控農藥、化工等行業的重度污染地塊規劃用途,確需開發利用的,鼓勵用于拓展生態空間。鼓勵綠色低碳修復,探索在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技術方案中增加節能降碳等內容。嚴格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騰退地塊的風險管控和修復,強化風險管控與修復活動監管,防止二次污染。對于農產品超標的嚴格管控類耕地應加快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改種纖維作物、花卉苗木、能源作物等作物品種。探索利用廢棄礦山、采煤沉陷區等受損土地、已封場垃圾填埋場、污染地塊等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固體廢物污染與碳排放協同治理。積極推動“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推動具備條件的區縣積極參與省級“無廢城市”建設。加大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推動粉煤灰、尾礦、冶煉渣、煤矸石、廢石等工業固廢在建材生產、筑路回填和采空區填充等方面大摻量、規?;⒏咧祷茫膭顟糜谔娲墙饘俚V、砂石等資源,有序減少大宗固廢存量。提前謀劃布局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型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推進新型廢棄物回收利用。開展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加強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加強生活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惡臭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推動垃圾填埋場填埋氣收集和利用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縣級及以上城市污泥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統籌提升污泥利用處置能力,鼓勵垃圾焚燒發電廠、燃煤電廠等采用焚燒、生物利用方式協同處理處置污泥,探索共建污泥與廚余垃圾處理處置設施。推動廚余垃圾應收盡收,提高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比例。禁止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添汞產品的非法生產,從源頭減少含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固體廢物產生。到2025年,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量達到850萬噸左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5%左右,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保持在100%。(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執法局、市政公用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注重模式創新,推動示范統籌融合
 
(十六)推動城市試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緊緊圍繞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著重推動碳達峰試點建設、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城市更新試點、清潔取暖試點、海綿城市及“無廢城市”建設,加快探索減污降碳有效模式,率先實現社會經濟發展低碳轉型。健全沈陽現代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機制,打造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加快推進沈陽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發揮示范、突破、引領作用。支持鼓勵各區縣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探索不同類型減污降碳推進機制,在城市建設、生產生活等各領域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推動產業園區試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以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渾南高新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圍繞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排污許可與二氧化碳聯動管理等方面,鼓勵鐵西、渾南、大東歐盟汽車產業園區等開展減碳降碳創新試點創建工作。積極采用節能減碳新技術,創新低碳管理模式和體系,促進園區產業、能源、基礎設施、運營管理的全方位低碳化。支持沈北新區環保靜脈產業園建設,積極推廣建設模式。推進重點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從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循環、推動節能降碳增效、推進資源高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方面實現園區廢水、廢渣、廢氣等綜合利用。提高化工園區安全環保管理水平和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打造專業化、特色化、綠色化的高質量化工園區。探索建立“近零排放”工業園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推動企業試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以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企業為重點,通過政策激勵、提升標準、鼓勵先進等手段,積極推動企業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行動。鼓勵企業采取工藝改進、能源替代、節能提效、綜合治理等措施,實現生產過程中大氣、水和固體廢物等多種污染物以及溫室氣體大幅減排,支持企業進一步探索深度減污降碳路徑,打造“雙近零”排放標桿企業。(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八、強化支撐保障,夯實基礎能力建設
 
(十九)加強協同技術研發應用。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清潔能源高效利用、減污降碳評價、生態系統修復等綠色低碳重點領域,開展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和技術創新,促進技術成果落地轉化。強化非電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研究,突破氫能開發利用技術,注重儲能技術發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廣新一代智能電網技術。設立綠色低碳章節納入沈陽市重點節能減排技術目錄,推廣一批電力、建筑、石化、環保等行業綠色低碳技術。加強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基礎科學和機理研究,在大氣污染防治、碳達峰碳中和等市級科技研發項目中設置研究任務。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培育減污降碳綠色產業相關領域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為產業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支撐,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積極搭建“雙碳”科技創新平臺,部署實施一批重點創新項目。在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中強化減污降碳相關科技知識的普及、宣傳和指導。著重開展煙氣超低排放與碳減排協同技術創新,研發多污染物系統治理、VOCs源頭替代、低溫脫硝等技術和裝備。支持具有條件的綠色低碳關鍵技術開展產業化應用示范。(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城鄉建設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完善減污降碳法規標準。執行碳捕集及利用、碳排放核算、碳排放限額、碳排放監測、碳交易碳資產管理等政策標準,開展石化、建材等重點行業、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等相關地方標準落實工作。嚴格執行化肥農藥、燃煤、生物質燃料、涂料等含VOCs產品、煙花爆竹以及鍋爐等產品的質量標準。積極探索協同控制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的創新舉措和有效機制。(市生態環境局、市司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加強減污降碳協同管理。統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協同控制。組織開展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納入排污許可管理,銜接減污降碳管理要求。開展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探索實施以碳排放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管控制度。分階段建立健全符合沈陽實際的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增效評估體系及應用,重點考慮減污降碳政策措施成效分析及工作落實情況的跟蹤評估,開展中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沈陽歐盟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重點企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評價。開展重點企業碳核查數據年度報送工作,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相關要求,建立市級重點企業碳排放數據管理隊伍,規范碳排放核查及碳資產管理。推動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大的企業開展環境信息依法披露。 (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強化減污降碳經濟政策。加大對綠色低碳投資項目和協同技術應用的財政政策支持,完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減污降碳獎補措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和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積極構建市場化多元化投入機制。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將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資源、產業開發項目有效融合,推動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建立健全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建設和運營補助政策,構建政府、企業、居民共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掛牌上市或發行綠色債券等方式融資,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資募集資金投向綠色低碳項目建設運營,支持能源、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探索開展氣候投融資,適時申報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落實國家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根據國家、省統一部署,建立完善環境高風險領域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金融局、中國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營業管理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提升減污降碳基礎能力。按照國家及省有關要求,拓展完善天地一體監測網絡,重點加強VOCs監測站、溫室氣體監測站、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站、典型生態地面監測站、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建設,提升減污降碳協同監測能力,逐步建立碳排放監測體系。強化環境質量預測預警、污染溯源分析能力,提升PM2.5和O3協同監測能力。按照國家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有關要求,做好能源消費統計監測,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加強碳排放數據管理。力爭創建碳足跡、碳中和認證試點,培育沈陽本地涉碳類認證機構。按要求編制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夯實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基礎。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與統計調查、評價管理、監測體系、監管執法等工作統籌融合。依托移動源環保信息公開、達標監管、檢測與維修等制度,探索實施移動源碳排放核查、核算與報告制度。(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完善保障措施,全面推動減污降碳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市)、各市直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決扛起責任,抓好貫徹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系統推進相關工作。各區、縣(市)政府對本行政區域減污降碳工作負總責,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部署推進。各區、縣(市)生態環境分局要結合實際,牽頭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時間目標,細化工作任務,確保各項重點舉措落地見效。(各相關部門、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加強宣傳教育。將生態文明納入全市教育體系。加強干部隊伍能力建設,加大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相關內容的學習貫徹力度,提升相關部門、地方政府、企業管理人員能力水平。加強宣傳引導,選樹減污降碳先進典型,發揮榜樣示范和價值引領作用。利用全國生態日、六五環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綠色低碳意識。推進建立生態環境保護例行新聞發布制度,主動回應社會重大關切。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完善公眾監督和舉報反饋機制,提高環境決策公眾參與水平。(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加強督查考核。統籌減污降碳工作要求,將減污降碳目標任務有關落實情況納入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內容。將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完成情況納入生態環境相關考核,逐步形成體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要求的生態環境考核體系。(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各區縣人民政府分工負責)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4055651號-1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strong id="j0xlh"><bdo id="j0xlh"></bdo></strong>

<strong id="j0xlh"><i id="j0xlh"></i></strong>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蓥市| 同江市| 九龙县| 中超| 大余县| 巩留县| 舒城县| 万山特区| 翁源县| 那曲县| 克东县| 巨鹿县| 陇西县| 新野县| 左贡县| 金平| 香河县| 津市市| 吴川市| 遵义县| 景洪市| 类乌齐县| 乐东| 贺兰县| 犍为县| 宁陵县| 乌兰浩特市| 会东县| 西乡县| 祁阳县| 锡林郭勒盟| 维西| 塘沽区| 兴文县| 北票市| 会昌县| 上高县| 新野县| 赣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