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新時代節能降碳的重要意義
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節能降碳是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的有效途徑,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決策部署,節能降碳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性手段,對我國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能源安全、工業提質升級的必然要求。
節能降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贏得主動。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是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時俱進推動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綠色低碳和
節能減排擺在突出位置,建立并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有力促進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間更緊、難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節能提高能效是優化能源消費存量、從源頭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可以充分發揮源頭削減作用,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閥門。降低碳排放,既需要大力發展
新能源和數字經濟等低碳工業,著力做大“增量”,也需要盡量減少化石能源,做好重點用能行業節能降碳工作,解決好“存量”問題。增量存量雙管齊下,才能夠以較低峰值水平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為2060年前碳中和贏得主動。
節能降碳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解決“質”的問題,在質的有效提升中實現量的合理增長。我國節能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空間巨大。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須大力推進能源領域科技創新,推進節能降碳產業創新發展,加快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這一過程中不斷形成發展的新動能,也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堅實的產業和技術支撐。企業通過實施節能降碳改造,不僅可以降低用能成本,以更少的能源投入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還可以減少碳排放,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提高國民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質量、保障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節能降碳可有效緩解能源保供壓力。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必須徹底改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發展模式,切實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以更少的能源資源消耗創造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從供給看,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但部分地區和領域的能源粗放利用現象仍然存在,在一些地區、行業和特殊時段,能源保障仍承受較大壓力。從需求看,我國人均電力消費量僅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一半左右,隨著現代化進程加快推進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能源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面對能源供需的突出矛盾,亟須把節能降碳作為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滿足能源需求增長的重要途徑。
節能降碳有助于擴大有效投資、振作工業經濟。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里,投資相比消費和出口,乘數效應大,政策效果顯現快,對工業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為明顯。節能降碳相關項目有巨大投資潛力,市場前景廣闊,據相關行業協會統計,2021年,以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的節能提高能效項目投資1384.2億元,同比增速達11.1%。隨著節能降碳系列政策落地實施,技術改造投資將迎來更大增長空間,擴大有效投資的同時,將顯著帶動設備制造、建筑材料、建造施工等相關產業聯動發展,全面振作工業經濟。
節能降碳有利于帶動提升綠色技術裝備水平。推進節能降碳工作,實現產業優化升級,離不開以節能降碳為代表的綠色技術裝備“硬件賦能”,能夠增強全產業鏈綠色技術裝備需求,引導全行業工藝流程、技術裝備升級換代,全面提升綠色制造和綠色發展水平。我國綠色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空間巨大,通過綠色低碳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創新攻關,可有效激發科技研發創新動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帶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形成發展的新動能,也將為產業優化升級提供堅實的產業和技術支撐。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