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與某位政府領導聊天時,他提出了一個困擾了他很久的問題:
“我們都說開電動車減排,那到底是開得越多減得越多,還是完全不開減排更多?”
相信不少人有過類似的疑惑。從明面上看,答案肯定是完全不開車甚至不買車減排更多,因為開電動車消耗的電力在中國仍然大部分來自火電。
很顯然,這個答案并不是領導想要的。而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從理論上講,人類回到原始社會就可以直接實現了零排放,但這并不是我們想要的
碳中和解決方案。我們實現
碳中和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保障人類文明正常發展,不然碳中和就沒有任何意義。在這個前提下,人是有出行需求的,那么出行時在電車和油車中,如果選擇了電車,那它相對油車就實現了減排。你開車開得多說明你本身的出行需求就多,對應的出行排放本來就更大,所以如果你開的是電車,那么相對來說產生的減排量自然就更多。
領導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
我想你聽了也覺得好像是那么回事。那么現在我問你另一個問題:
假如因為電動車排放更低(準確點說是成本更低),導致用戶產生了額外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出行還能算
碳減排嗎?
比如我以前開油車的時候,開車成本差不多1塊錢一公里,太貴了開不起,所以我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一年也就開個兩三千公里。后來有了電車,發現開車成本才1毛錢一公里,太便宜了,那就可勁燥,天天開車出門約著朋友們一起玩,結果一年下來開了三萬公里。
在這種情況下,多出來的27000公里是本來不存在的需求,所以實際的
碳排放比之前高出了很多,但如果我們按照三萬公里來算碳減排的話,卻會得出減排量更多的結論。
是不是覺得很矛盾?事實上,在現實中這種情況是一種普遍現象,所以僅從單公里排放來看,電動車是產生了減排。但從宏觀的社會交通總排放來看,電動反而導致了排放的增加——至少在我國當前的電網結構是這樣。
那么我們搞電動車錯了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看一個常識性的問題:節能是否會帶來總能耗的降低?
大家可能會下意識地回答:節能當然會帶來總能耗的降低。
然而事實是反直覺的。 加拿大環境學家瓦茨拉夫.斯米爾在其著作《能源神話與現實》中,引用了大量學者們關于節能與總能耗關系的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節能不但不能帶來總能耗的降低,反而是增加總能耗的主要推手。因為能耗降低會帶來新的需求和新的經濟模式,而新的經濟模式將導致能耗的增加。
那么搞節能是錯了嗎?當然不是,即使學者們得出節能會導致總能耗增加這個結論后,仍然有無數人前赴后繼地投入到節能事業中去。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節能是非常正確的事情。正如學者得出的結論一樣,節能創造了新的需求和新的經濟模式,而正是這種新的需求和經濟模式,在推動著人類文明不斷往前發展。
節能代表高效,高效代表生產力提升,生產力提升代表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節能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emmm,沒毛病。
回到電動車的例子,電動車雖然創造了新的出行需求,導致總碳排放更高,但往大了說這是人類文明發展所必須經歷的路,所以我們不能否認電動車的減排貢獻。
況且電動車相對于油車,它碳排放的下降空間非常大,全生命周期理論碳排放可以無限接近于零,而燃油車碳排放基本已經沒有下降空間了,所以電動車雖然可能造成短期內排放增加,但長遠來看,仍然是交通領域碳中和的最優手段。
最后一個問題,假如開電動車可以獲得碳資產,你認為上面的例子中,我應該獲得三千公里開電車的碳資產,還是獲得三萬公里的碳資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