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用了更多外國人的眼光,看問題看得相對‘膚淺’一點。其實很多企業早就意識到了減碳本身就是效益。”10月18日,在博鰲亞洲
論壇“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
論壇”首屆大會的分論壇“以
碳中和促進全球生態安全”上,發生了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的一幕。
在探討中國企業的減碳意識究竟如何的問題上,波士頓咨詢(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周園指出,“中國企業的減碳是自上而下,這跟歐洲不太一樣。歐洲是自下而上的,歐洲是民眾普遍環保意識很高,所以從消費者的角度要求用
低碳環保的產品。”而遠大集團董事長張躍直指這一觀點“不妥”,“很多中國企業都意識到了減碳本身就是效益、就是收益。”
周園長期關注企業的治理,她指出,中國企業跟國外企業對比來看,中國企業才剛剛開始“雙碳”的旅程。在周園看來,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在減碳方面的政策法規尚未完善和市場還沒充分培育起來。
周園介紹,她所在的咨詢公司在歐洲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做減碳項目,現在全球已經做了600多個跟減碳相關發展的項目,而國內企業今年剛剛開始。因此她說,這是一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問題。
周園認為,中國企業的“雙碳”發展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由國家先作出雙碳的承諾。而歐洲,消費者愿意為減碳“買單”,企業也朝著此方向。周園坦言,在中國很少有人愿意為減碳付出更多的溢價。
張躍認為周園“看問題看得相對‘膚淺’一點”,其實很多企業早就意識到了減碳本身就是效益。但張躍也坦承自己的困惑:“只是我特別想不通的一件事,建筑領域里面確實沒人注意到減碳,房地產公司里沒有一家認真對待這件事情。”
張躍解釋,有一種說法是說房地產業最近出問題了,因此無暇注重減碳。但張躍認為,即便不注重氣候保護與國家政策,“最起碼要讓客戶將來空調費省一點或者冬天暖一點吧?”他提到應該增加建筑的隔熱,用以
節能減排,他認為這是房地產商不盡職。
周園回應道,她也觀察到建筑行業是特別有趣的一個例子。“整個建筑行業上下游加起來占整個中國碳排的51%,但這51%里面,建筑行業本身只占了1%,還有28%是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鋁的排放,還有22%是建筑的運營等。建筑的產業鏈上下游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非常分散,這就是為什么上下游的企業和中游企業非常難——如果用了更高的成本,怎么樣把成本傳遞給下一步,業主不太愿意買單。”
周園指出,怎么把上下游企業的
碳排放計算出來,在建筑企業是個很大的難點。“碳基線怎么去衡量?這么分散的供應商,這么長的供應鏈,如果沒有辦法衡量碳基線,沒有目標怎么減呢?若這個目標衡量出來,怎么說服業主去用這個標準。”
周園認為,像建筑行業這種價值鏈非常長、供應商非常分散的行業要開展減碳,特別需要做到兩點:“一個是上下游配合,二就是行業的立法,如果政府不去做立法,減碳非常難。”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