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疊加,火電形勢愈加嚴重
提起火電企業的困境,還要從由來已久的煤電矛盾談起,而煤電矛盾的深層次原因,仍應從“市場煤”與“計劃電”之間找尋。
雖然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先于煤炭,可后者卻更早地實現了市場化定價。起初,很多人將兩者的順利銜接,寄望于煤電
價格聯動,但由于煤炭和火電這兩大產業去產能等供給側改革未同步進行,火電行業對
價格波動更加敏感。再者,煤炭、電力及下游用戶利益聯動機制不完善,導致上下游博弈大于合作。
而煤電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產業上下游的約束。在發電側,動力煤成本占發電成本的70%左右,給煤電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銷售側,大部分煤電機組已進入市場交易,兩頭擠壓的結果就是,煤電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此外,政策導向也為火電困局添了一把火。
自2016年起,中國政府發布了一系列控制煤電裝機規模的政策。其中,《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國要停建和緩建煤電產能1.5億千瓦,淘汰落后產能0.2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刂圃?1億千瓦以內。
根據《中國電力行業發展報告2019》披露,我國電力供應結構已經得到優化,新能源發電占比進一步得到提高。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發電新增火電4380萬千瓦,比上年減少73萬千瓦,且已連續四年減少;而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2127萬千瓦和4525萬千瓦,分別比上年多投產407萬千瓦和少投產815萬千瓦。
新能源裝機的逐年提高則代表著火電機組發電份額逐年受到擠壓,而且,隨著新能源發電成本快速下降,有的項目已經低于當地脫硫煤電的標桿電價,平價時代的提前來臨,也把火電企業逼到了死角。
更嚴峻的是,對于2050年中國火電裝機僅保留6億千瓦的說法,多數業內資深人士不但表示認可,甚至大膽預測煤電僅保留3億千瓦左右。這就意味著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大,火電企業的“倒閉潮”在所難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