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啥?以最低的能源消耗獲取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這是煙臺做出的選擇。
近年來,全市上下堅持將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與降低能源消耗統籌考慮,加快構建
綠色制造體系,形成“增中降”、“降中增”的經濟發展新格局。來自市經信委的統計顯示,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國水平,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三項指標在全省居第2、2和1位。與之相對應的是,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萬元GDP能耗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五分之一,煙臺也成為全省唯一連續十年完成節能目標的市。
“加減法”調優產業結構
“綠色發展的根本,還是調優產業機構。”在市經信委主任劉福生看來,工業可持續發展首先要立足產業轉調,綜合運用“加減法”,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著力抑制高耗能產業,淘汰落后產能。
優中選優,我市壯大低能耗產業規模。通過強化政策扶持,支持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穩步實施產業升級。并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新興產業、兩化融合、節能、技改等領域,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3461.60億元,增長11.5%,是全市工業增幅的2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1.6%,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調優產業結構打下堅實基礎。”劉福生說。
新興產業上去了,高耗能產業下來了。“十二五”以來累計完成國家計劃內的26戶企業的落后產能淘汰任務,關停小火電機組22.6萬千瓦,拆除15條立窯生產線、6條造紙生產線、2條印染生產線等,圓滿完成任務。
環保產業扛起崛起大旗
產業結構調優是基礎,最終目的還是要促進產業發展。而在產業的選擇上,節能環保產業無疑是我市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促進產業發展,我市從創建節能環保產業城入手。在全省率先開展創建節能環保產業城活動,通過組織實施節能環保產業“8826”工作方案,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區域特色和較強帶動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5年,全市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050億元,占全省的五分之一。
與環保產業相呼應,循環經濟的力量不容小覷。致力于循環經濟型城市創建,以縣市區、重點領域為單元構建“面”上大循環。出臺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意見等系列文件,對全市循環經濟進行科學布局、統一規劃,加快推動經濟結構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型轉變。以行業、園區為單元,建立“線”上的中循環。規劃建設了煙臺資源再生加工示范區,入園企業33戶,其中產值過5億元2戶、過1億元的7戶,年聚集加工“城市礦產”資源50萬噸,獲批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全市市級以上資源綜合利用企業145戶,“十二五”以來累計綜合利用工業廢棄物3750萬噸,粉煤灰、爐渣等固體廢棄物實現當年排放當年全部利用。
機制創新的“煙臺樣本”
作為唯一連續十年完成全省節能目標的市,肯定有一套“絕活兒”。毫無疑問,煙臺的“絕活兒”,就是節能機制創新。
機制創新之一,就是實施考核問責機制。在層層分解落實節能目標和重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全省率先出臺《節能目標考核問責辦法》,對未完成節能目標的單位嚴格落實“一票否決”制度和“四不一獎”規定,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
實施節能調控與區域能耗量交易機制。在全國率先創新實行了既“控”單位能耗、又“控”總量能耗、嚴“控”增量能耗,“轉”移超量能耗、“轉”換全部能耗為用電指標為主要內容的“三控兩轉” 節能調控新機制,對各縣市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實行“晴雨表”制度,通過用電均衡控制實現能耗總量控制目標。到2015年底,已實施
節能量交易7筆,實現交易額41萬噸標準煤;期間,我市兩家企業還在山東省能源環境交易中心簽訂
節能量交易合同,開創國內企業間節能量交易先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