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前已編制完成,正在按照程序推進會簽報批等工作,應該不久會跟大家見面。規劃既注重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在“十四五”鞏固深化;又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對有關工作和目標進行了完善。概括講,有三個特點。
一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十四五”是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時期,要著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
水資源方面,推動完善水資源管理的基礎制度,把生態用水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實施的長江保護法,明確把生態用水列為僅次于生活用水的第二位,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態用水,并統籌農業、工業等生產用水,在基礎制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此外我們還將推動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
試點。所謂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就是將達標排放的尾水經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等生態措施進一步改善后,在一定區域統籌用于生產、生態、生活。這項工作意義很大,因為各地的用水規模都很大,達標排放的尾水規模也很大,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水源。用好這個水源,對于化解生態用水保障的難題、改變以高耗水為代價的發展模式有重要意義。
環保工作實際上有三個階段,初級階段是污染治理,我們都是從污染治理階段走過來的。中級階段就是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協同推進。最終我們還要步入高級階段,就是要做好循環利用的文章。污染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只有做好這篇文章,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從根本上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高水平的環境保護一定是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工作體系。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就代表了這樣一個方向。這項工作做好了,不僅老百姓有很好的獲得感、幸福感,也會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給各地帶來一些新的經濟機遇。希望大家努力做好這項工作,力爭在“有河有水”上實現突破。
在水生態方面,聚焦流域的重要空間,按照流域生態功能需要明確管控要求,推動轉變以生態破壞為代價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河湖生態保護修復,逐步恢復水體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力爭在“有魚有草”上實現突破。
水環境方面,一方面深化污染減排,治理環境破壞。另一方面針對人民群眾親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改善水環境,力爭在“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
二是聚焦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2019年啟動規劃編制工作以來,我們認真貫徹《水污染防治法》關于流域規劃編制的法律要求,聚焦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督促指導各地做實地市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點。在試點的基礎上,組織32個工作組逐個地市進行督導幫扶,最終形成了比較符合各地實際的359份地級行政區的規劃要點,為流域規劃編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指標設計上,除了以往專業性比較強的常規指標,還設計了方便群眾理解、判斷、監督的親民指標,比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恢復“有水”河流數量、重現土著魚類土著植物的水體數量等指標,指導各地從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扎實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
三是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有機結合。一方面,按照“河湖統領、三水統籌”的規劃編制思路,指導地方搞清楚問題、癥結、對策、落實等“四個在哪里”,科學提煉重點任務和項目,加強項目管理,以項目實施推動規劃落實。另一方面,鼓勵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力爭在城鄉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等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2021年,我們還首次開展了美麗河湖優秀
案例征集活動,聚焦各地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突出問題、主要做法、治理成效、經驗啟示,提煉成效好、可持續、能復制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揮基層創新生動鮮活的榜樣作用,推動形成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有機結合的工作體系,把我國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不斷引向深入。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