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ESG的財務影響有困難
ISSB的成立為全球ESG標準統一帶來了可能,但對于其前進道路上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施懿宸認為不容樂觀。
成立伊始,ISSB就宣布將于2022年6月之前將氣候披露準則理事會(CDSB)及價值報告基金會(VRF)整體并入;今年3月下旬,IFRS基金會與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達成了一項關于ESG標準的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ISSB與GRI下設的全球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GSSB)將在未來工作中相互協調與合作。可見,ISSB并非從零開始,而是在整合若干現有ESG披露框架的基礎上逐步完善。
盡管有前人作為基礎,但施懿宸認為,由于各個標準制定機構的出發點、關注點不同,現有的ESG披露框架和標準在指標體系、側重點和目標等方面都各具特點,要從眾多標準中整合出一套,需要非常多的協調與合作。他同時表示“現有的ESG披露標準多為一些框架性、原則性的準則,在指標設置上有很大差異。ISSB如果要設立原則性框架會比較容易,但若要制定一個與財報的財務信息標準一樣的可量化、可比較的ESG報告標準,其難度就會非常大。”
相較于更為廣泛的利益相關方,ISSB聚焦于投資者的需求,目標是為資本市場提供有關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風險和機遇。然而,投資者是對定量指標有較大需求的。當前可持續性信息多為定性和定量混合披露,而且定量信息有限且披露口徑不一致。“財報是從財務角度編制的,其數據通常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但是衡量可持續發展績效的單位通常不是貨幣,且很難統一。例如,我們會用脫貧人數衡量扶貧項目的績效;用種植樹木的棵數衡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績效;用減排噸數來計算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效果等。”施懿宸認為,可持續發展內容非常多元,要全面反映企業實際情況,幫助投資者做出量化評估是有挑戰的。
除了希望能夠統一指標披露口徑,施懿宸指出,投資人更加希望披露的ESG信息能夠與公司財務風險和財務回報掛鉤,也就是說,希望能通過報告看出ESG實踐對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對于環保人士而言,可能只看碳排放的噸數就可以了,但對于遵循市場邏輯的投資人而言,這類信息可能是無效或者說對投資決策不產生影響的。因為碳排放數據無法直接跟公司估值、財務風險等掛鉤。”
施懿宸表示,ISSB聚焦投資者需求,其暗含目標就是要把可持續發展信息“加工”成影響財務決策的數字,其方向是對的,但轉化過程會有很多困難和問題。以計算碳風險為例,施懿宸進一步介紹說,“同樣的碳排放,在不同企業、區域和國家,其財務風險也會存在差異。例如,在非強制減排的國家,企業面臨的碳風險就會比強制性減排的國家低。”他表示,轉化過程用的財務模型和方法學不統一,計算出來的財務風險和財務機遇就會不一樣。盡管統一轉化過程很復雜、也最難,但施懿宸認為這也是最有價值的,“想讓金融從業人員關注ESG,就必須讓他們看到量化的財務影響,否則ESG報告對他們而言只是看過而已”。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