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重點工業產品
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編制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提出,到2027年,制定出臺200項重點工業產品
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應用場景得到顯著拓展。
《指南》提出,針對市場需求迫切、減排貢獻突出、產業鏈關聯性強、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國際貿易量大的產品領域,聚焦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
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等行業,參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統計用產品分類目錄》《消費品分類與代碼》等標準要求,開展重點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制定。成熟一批、推進一批、持續完善,穩步有序擴大產品覆蓋范圍。
《指南》的落地,意味著這些工業產品及上下游行業領域,將面臨更加嚴格的
碳排放監管和核算要求,需要加快
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在具體標準編制工作程序上,《指南》明確,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有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研究制定重點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并發布團體標準推薦清單,為企業、機構提供統一規范的規則標準。對實施基礎好的團體標準采信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條件成熟的可直接制定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
盤古智庫資深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明確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清晰的減排路徑和導向,引導其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能效、采用
清潔能源等,從而推動整個工業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雖然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和時間成本,但長期來看,這將有助于企業提升綠色低碳競爭力,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的編制不僅是對
碳市場建設的一次重要完善,更是對我國
碳減排承諾的堅實踐行。生態環境部在今年的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積極推動將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個行業納入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中,以加快建成一個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
碳市場體系。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此分析稱,積極參與碳足跡核算和減排的企業將在市場上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和
低碳生活的日益普及,低碳產品將成為市場的寵兒和消費者的首選。這將進一步推動整個市場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和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