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化工新材料央企中化國際發布公司首份《應對氣候變化報告》。在報告中,中化國際宣布公司目標于2050年實現
碳中和,并明確提出了“三步走”時間表,力爭于2029年前實現自身運營碳達峰,2030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
碳中和。
這是中國化工行業首份由企業根據氣候相關披露準則編制發布的氣候行動專題報告。
近期,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4號——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并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指南》設置《總體要求與披露框架》和《應對氣候變化議題》兩個具體指南。
中化國際此次發布的報告主要參考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應對氣候變化議題》指南等相關準則,圍繞“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個方面,全面展示了中化國際的氣候雄心以及推動氣候行動的戰略規劃、務實行動和積極進展。
中化國際董事會秘書柯希霆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關注氣候變化相關問題,積極主動地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公司戰略,建立完善的氣候治理架構,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總體目標和明確的行動路徑,定期識別、評估和管控氣候風險和機遇,持續創新升級低碳技術和工藝,執著追求打造
綠色產品和解決方案,全面協同價值鏈上下游共同減碳,不斷增強氣候韌性。
自2005年起,中化國際已連續20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并從2021年起每年在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披露氣候議題相關信息。
“隨著各界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日益增加,我們認為以專項報告更全面地闡述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更為必要。”柯希霆表示。
隨著氣候危機日益緊迫,氣候變化已成為ESG治理中備受關注的核心議題。氣候變化的物理風險會對企業生產運營的穩定性、成本和盈利能力形成壓力,而社會經濟全面綠色轉型也伴隨著發展機遇。在資本市場,不少投資機構正采取積極的氣候投資策略,將資金投向有效管控氣候風險并把握氣候機遇的領先企業。
“上交所此次《指南》的發布,對上市公司包含氣候變化在內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給予了充分的細化指導,也將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并納入投資決策。”柯希霆表示,公司積極主動響應交易所新規,將依據相關準則科學管理氣候變化風險和機遇,在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的同時,塑造自身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競爭優勢,以優異的ESG治理和評級水平積累長期投資價值。
報告顯示,2020-2024年,中化國際圍繞設備升級、技術改造累計實施重點低碳項目92個,投入金額累計約4.37億元;低碳技術研發投入累計10.88億元,占研發總投入18.5%。在氣候轉型機遇的驅動下,公司2023年可持續產品產量較2018年增長44.69%,可持續產品營業收入達到約11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1.42%。
圍繞碳中和目標,中化國際根據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和中長期規劃,制定了三大戰略部署:一是制定“2020-2030年初步減排、2030-2040年深度低碳、2040-2050年趨于零碳”的降碳路線圖;二是構建凈零碳綠色產業鏈,圍繞“堅持碳提質、推進碳減量、加強碳利用、提升碳能力”,面向各業務板塊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并組建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節能降碳服務,實現全流程
碳排放管理,推動產業鏈低碳高效轉型;三是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在加強能源管理、使用
清潔能源、降低動力能耗、淘汰落后設備等方面實施具有競爭性的措施,全方位推動
節能減排。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