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碳排放“雙控”體系
第一,夯實控碳基礎,建立碳排放“雙控”核算體系。碳排放核算是掌握碳排放變化趨勢、有效開展碳減排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實現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關鍵基礎。碳排放統計核算是一項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層級、多類主體、多種維度。目前,我國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標準、碳監測規范、技術手段、管理機制等制度基礎和條件較為薄弱,亟須建立更為完善的核算體系。方法層面,進一步明確碳核算范疇、核算標準,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監測層面,規范碳排放數據采集調查和監測流程,搭建全面準確的碳排放數據庫,提升碳核算數據的科學性、透明度和精準度;機制層面,健全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建立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碳賬戶與綠色責任賬戶,明確不同主體的減排責任。
第二,明確控碳核心,推動兩個“雙控”制度聯動銜接。加強頂層設計,著力構建以碳排放強度為核心、碳排放總量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既要兼顧階段和行業的差異性,推動不同階段兩個“雙控”制度的有序銜接配合,又要綜合考慮東、中、西部地區及省份經濟社會發展、資源能源稟賦、產業能源結構、技術進步等因素差異,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碳排放特征,制定差異化、科學合理的碳排放“雙控”制度實施方案和考核標準。同時,要完善不同地區、企業之間碳排放轉移分攤機制,建立地方經濟考核目標與碳排放控制的聯動機制,逐步實現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考核指標的轉換替代。
第三,推進兩個“替代”,實現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協同發展。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是碳排放“雙控”制度有效實施的重要抓手。2022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2%,煤炭仍然是我國主要的終端能源消費來源,較短時間內大幅降低煤炭消費占比難以實現。推動總量與強度“雙控”制度由能耗向碳排放轉變,就需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把提高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發展統籌起來。一是推進能源供給清潔替代、能源消費電能替代。推動煤電向調節性和保障性電源轉型、煤炭向戰略性資源和工業原材料轉變,逐步實現煤炭由主體能源向支撐能源轉變。二是發揮清潔能源在碳排放“雙控”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清潔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技術領先、安全韌性的新能源產業體系。三是統籌規劃清潔能源跨省配置,加強區域能源協同開發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外送的協調與監管,構建多能互補、協調發展的能源發展新格局。
第四,用好政策工具,充分發揮
碳市場機制作用。
碳市場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工具,也是碳排放“雙控”制度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充分發揮碳市場機制作用,一方面要提升碳市場活躍度。目前,全國碳市場第二個
履約期僅納入2257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行業覆蓋范圍小,單一行業碳減排成本下降空間有限。進一步完善碳市場體系,需要在發電行業碳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拓展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冶金等行業的減排空間,盡快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激發碳市場活力。另一方面,完善市場協調機制,加強碳市場和綠電綠證市場、電力市場等相關政策銜接。形成雙向激勵轉型機制,建立碳排放權交易與綠電綠證交易的聯動體系,以及碳排放權交易與
碳稅聯動的碳定價機制,推動不同市場機制有機融通。
(作者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