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把握推動“雙碳”工作的“四對關系”
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以發展的新思路看“雙碳”,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當前,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差距。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和制造業國家,也是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耗國,化石能源仍將是我國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撐,在一段時期內還將保持剛性增長。這意味著實現“雙碳”目標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的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脫離實際。因此,要強化底線思維,堅持先立后破,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和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可能伴生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防止過度反應,確保安全降碳。
處理好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雙碳”目標不可能由一個地區或一個行業“單打獨斗”就能實現,既要增強全國一盤棋意識,加強政策措施的銜接協調,確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慮區域資源分布和產業分工的客觀現實,研究確定各地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雙碳”行動方案,不搞齊步走、“一刀切”。分地區看,由于各地區在資源稟賦、產業分工、經濟發展程度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碳排放在不同地區存在明顯差異。雖然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但部分東部地區面臨的發展和減排的關系問題與全球先發國家處境類似,而西部一些地區面臨的發展和減排的關系問題則與全球后發國家處境類似。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經濟轉型較早,鼓勵這些地區率先實現達峰,為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留出排放空間。分行業看,煤炭消費作為碳達峰的先決條件,應率先達峰,為石油、天然氣等其他化石能源達峰留出時間;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能耗高、碳排放強度大,隨著這些行業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涌現,應率先達峰,為其他行業碳排放留出空間。
處理好長遠和短期的關系。推進“雙碳”工作既要放眼長遠、把握好降碳的節奏和工作,又要立足當下、以漸進的量變推動質變。一方面,我國煤炭為主的化石能源未來一段時間仍占據主導、高污染和高碳排的工業經濟結構有待深度改革、經濟穩增長壓力突出、支撐“雙碳”目標的關鍵技術創新還需要時間,短期強行實現“雙碳”目標會造成難以承受的經濟和社會代價。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技術不斷突破等發展,中長期的減排成本可能下降、減排空間能得到提高。因此,需要立足實際、保持戰略耐心、有序推進“雙碳”工作。另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是實現碳達峰的關鍵。各級政府和減排主體可以盡早布局謀劃,提前謀劃調整有利于減小阻力、降低損失和避免系統性風險。同時,切實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重點行業、領域集中攻堅,為實現削峰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堅持兩手發力,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建立健全“雙碳”工作激勵約束機制。政府方面,要加快建立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體系和政策體系、發揮好經濟政策的“杠桿”作用、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做好預期引導和基礎工作,有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市場方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發展集聚,用好
碳交易、綠色金融等市場機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綠色低碳轉型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一方面,以新的增長點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其中,發揮其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能動性和積極作用,最大程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另一方面,以
價格機制倒逼企業變革生產技術,改善經營方式,選擇高效、低耗的生產方式。政府和市場各有分工、各有擅長,要協調配合、協同發力,通過“兩手并用”發揮出最大效能。(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