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把握降碳工作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
作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國同發達國家在國情、發展階段、減排責任上存在區別,面臨的環境也更為復雜。
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發達國家發展到后工業化時期后,高排放高污染的工業受到國家政策的約束,已基于自身產業結構的自然調整實現碳達峰,基本實現經濟發展與
碳排放脫鉤。中國是在工業化、城鎮化仍在快速發展情況下開啟降碳進程,經濟有潛力繼續保持比較快的增速,這意味著我國的能源需求空間巨大、二氧化
碳排放還會繼續增長。
我國產業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的發展模式仍未根本改變,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提升空間。這導致中國轉方式、調結構的任務艱巨繁重,并且我國要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只預留了約30年,明顯短于發達國家的50-70年,實現“雙碳”目標面臨減排幅度大、轉型任務重、時間窗口緊的艱巨挑戰。
從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來講,需要考慮發達國家的歷史責任,遵循共區原則。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70%的溫室氣體由發達國家排放、30%由發展中國家排放,雖然大家都有共同減排的義務,但減排的責任不一樣,發達國家承擔主要責任。同時,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高耗能、高碳排的低端產業,從而在國際價值產業鏈中占據高端地位。此時,生產在發展中國家,而消費在發達國家,這實際上是發達國家的碳轉移,即對外轉移了排放責任,降低了自身的減排義務。
國內國際局勢深刻演變帶來新挑戰。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以環保等為名的新型非關稅壁壘日益成為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手段,激進的減排節奏必然導致對中國國際貿易與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同時,中國經濟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壓力,首要任務是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需要能夠正常運轉,需要立足當前國情把握“雙碳”工作的節奏與力度。
對此,既要有“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國擔當,也要按照我國發展的節奏自主行動,必須堅持行動和策略上穩中求進。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