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多能融合科技路徑實施的建議
1
進一步加強研發與應用的系統性布局
系統性布局是多能融合技術路徑的核心。在現有能源系統框架下,面向碳中和遠景目標,必須推進跨領域綜合交叉,打破能源與其他行業、能源內各分系統間相互獨立分割的局面,解決依靠單領域科技發展難以突破的跨系統問題。建議充分發揮舉國體制優勢,統籌全國科技優勢力量,基于多能融合理念框架,跨領域系統化部署支撐“雙碳”目標實現的研發系統,加速碳中和目標實現所需的科技研發。對其中的顛覆性技術,應探索建立適合顛覆性技術創新的項目申報和管理機制,如建立科技創新容錯免責機制、引入社會資本進入機制等,促進顛覆性技術突破和技術成果快速轉化。同時,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政策設計、科技攻關、產業承接和市場需求等環節,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缺一不可。應加強有利于多能融合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建設,構建政策鏈、科技鏈、產業鏈和資本鏈“四鏈”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2
進一步加強典型區域的示范帶動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資源環境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不同且極不均衡,難以用同一套技術方案解決所有地區的所有問題。因此,“雙碳”工作應基于各地區資源環境稟賦、產業布局、發展階段等實際情況,結合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因地制宜推進。建議從“全國一盤棋”的高度,統籌選取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區域,針對各典型區域的主要問題開展多能融合技術的集成示范,在驗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同時,為全國同類型區域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方案。并以點帶面,帶動全國同類型區域綠色低碳發展。
3
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可以預見,在“雙碳”目標的強力驅動下,我國在面向碳中和的能源和工業體系中將產生海量的多能融合新技術和相關知識產權。建議提早布局,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此激勵不同創新主體、市場主體投入多能融合技術的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同時,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并加大執法力度,樹立典型,提高全社會對知識產權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此外,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應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作價評估和知識產權確權分享體系,盤活知識產權價值,促進知識產權成為一種可估值、可定價和可流通的生產要素和資產。
4
進一步加強“雙碳”相關人才培養產方式的變革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由于“雙碳”問題的復雜性、技術的專業性等,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性復合型人才。面向“雙碳”新目標,現有學科分類體系下的人才培養機制已然不能適應,迫切需要以問題為導向,以任務帶學科,打破學科界限,完善“雙碳”教學體系,培養適應“雙碳”要求的創新性復合人才。建議推動“雙碳”相關學科與專業的融合,建立和完善“雙碳”教學體系,加快將“雙碳”理念和實踐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同時,深化科教融合,充分發揮“雙碳”領域科研項目、科研平臺的優勢,大力培養高層次復合型創新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
5
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
“雙碳”目標實現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危機的共同追求。我國應繼續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氣候治理,進一步加強能源科技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在能源科技創新上,建議設立“碳中和國際大科學計劃”,吸引國際智力參與能源科技研發;通過政策、資金支持,鼓勵國外能源領域先進技術到國內開展集中示范;進一步促進國際國內科技領域的深度融合,促進人才、智力、技術的雙向流動,助力“雙碳”科技發展新格局的形成。
背景
2020年 9 月 22 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示:中國將提高國家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二氧化碳排放與能源資源的種類、利用方式和利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用總量直接相關。我國成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國家的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根本原因在于能源及其相關的工業體系主要依賴化石資源。為此,科學有序推進能源結構及相關工業體系從高碳向低碳、綠色發展,形成先進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新體系,才能實現“雙碳”目標,同時支撐我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挑戰前所未有,任務異常艱巨,在此過程中,科技創新必須發揮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蔡 睿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遼寧省科技創新發展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能源局能源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管理貢獻獎等獎勵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無機膜材料分離與催化,能源科技戰略,科技管理與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管理等。
圖片
劉中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中國民主同盟遼寧省委會副主委,中國民主同盟大連市委會主委,大連市政協副主席。曾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獎勵。長期從事能源化工領域應用催化研究與技術開發,作為技術總負責人主持完成了多項創新成果并實現產業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蔡睿 朱漢雄 李婉君 肖宇 劉中民*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