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碳并舉”攻克難關 實現碳中和
那么,我們未來該怎么逐步完成碳中和任務呢?
賀克斌表示,我們可以通過“五碳并舉”來攻克難關。“首先,資源增效減碳,達到同樣的經濟目標,但將能源需求降到最低,當前消費水平下,能耗每降1%,可減排1億多噸二氧化碳;其次,能源結構降碳,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我們要重新認識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只講‘富煤’、‘缺油’、‘少氣’不能全面準確表述我國能源資源稟賦,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賀克斌指出。
同時,我們要利用地質空間存碳,通過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CCUS技術)來解決一部分二氧化碳。
“生態系統固碳也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通過各種生態建設手段,增強生態系統的
碳匯能力。”賀克斌說,此外,市場機制融碳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碳市場會通過市場機制來推動各類技術更合理有效地應用。
賀克斌表示,“五碳并舉”實現碳中和將帶來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個人行為的重大變化,這場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涉及觀念重塑、價值重估和產業重構,會帶來廣泛影響。
減碳控溫事關人類命運。從具體路徑來看,中國綠色租賃發展共同體主席張利鈞認為,應堅持“3+3”的模式,即堅持集中發電端、增加
新能源的消費端和固碳三端發力,統籌政府、民眾和企業三方參與。
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霍中和表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產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協同行動,在產業鏈科學創新方面進行更大力度的協同創新。
“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是科技創新,將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從資源依賴型走向技術依賴型。”賀克斌指出。
國際能源署(IEA)今年發布的《2050年凈零排放:全球能源行業路線圖》指出,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技術中,50%目前尚未成熟。賀克斌說,這就需要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技術,與之匹配的技術等加大研發力度,形成國際競爭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