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影響難免全球聯動
我們國家搞環保、能源結構改革,習慣于依賴行政及中央政府資源,對市場機制、經濟政策利用得不夠充分。
現在這些條件一個個在具備。比如2018年環境稅率還是定得太低,不足以改變企業、地方政府的行為。要想實現
節能減排目標,環境稅率可以定得更高一些。2020年開始,我國宣布推出全國性
碳市場,主要涉及電力行業。
碳市場會出現
碳價,使二氧化碳減排有了機會成本的概念。
現在有幾個因素對碳
價格、投資、產業結構有很大影響。
近期歐盟出臺邊境調整政策,加速氣候行動,碳價格肯定上升。若碳價格上升非常快,歐盟的企業就會要求對進口產品按歐盟市場碳價征收碳關稅,如從中國進口風機、光伏,就要根據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征收。這就倒逼中國提升國內的碳價格,直接的方案就是中國也收
碳稅。
碳交易也是產生碳價的機制,但目前還是電力行業。電力本身不出口,出口產品怎么出現碳價格?國家級碳市場就要快速地從電力部門擴展到所有行業,但究竟能不能跟上歐盟、美國邊境調整政策出臺的步伐?我認為壓力還是挺大的。
最簡捷的是,中國在出口產品上實施碳稅。以前碳交易
試點最高也就70元人民幣,即10美元左右。假定未來執行20美元的碳稅,碳成本會上升很多,對傳統行業影響較大,當然也利于新興產業。全球最大貿易國是美國,美國會不會調整邊境政策?這個可能性在增強。
拜登競選綱領里特別重要的內容之一是要搞氣候政策,拜登政府會不會下一步把2009年的能源法案撿起來。他在美國國內最大的阻力是國際貿易中的不平等競爭。美國如果有了碳價格,自然也會實施邊境調整措施,對進口品征收碳關稅,逼迫出口國在國內征收碳稅。
在中國,我認為政府已經在著力逐漸鋪開碳交易機制。因為如果歐盟、美國一旦實行邊境調整政策,對中國出口導向的產業影響會非常大。今年我國預計8%GDP增長主要靠出口帶動。如果將來歐盟、美國都要開始征收碳關稅,對中國氣候政策就會形成倒逼。在我看來,碳稅是相對容易實現的機制,在中國有可能重新浮上水面,變成決策者考慮的工具,對未來經濟、投資、產業結構都將產生極大影響。
整理:董瑞強 |編輯:王賢青 白堯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