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發布的《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國家自主貢獻(NDC)項目庫的建立,開展氣候投融資地方
試點等重點工作。”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
氣候投融資是指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NDC)和低碳發展目標,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動。
如今,氣候投融資已日益成為
綠色金融的重要領域。此過程中,政策措施、體制機制、產品工具等各方面都需要創新性的實踐,以形成有效推動
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推動力量。
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30·60目標”,讓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發展迎來飛速發展時期。在此背景下,氣候投融資也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
在3月27日舉辦的2021中國甲烷
論壇投融資專題研討會暨2021中國甲烷
論壇閉幕會上,5位來自氣候投融資領域的
專家就“碳中和目標下的氣候投融資創新路徑”展開了討論。
會議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綜合處處長丁輝主持。
興業研究首席綠色金融分析師錢立華指出,“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綠色金融提供了兩大機遇,一方面體現在綠色金融的規模與空間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對這一領域的了解、重視程度不斷提高。
隨著經濟社會能源產業的低碳綠色轉型,金融資產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向綠色領域傾斜,因此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或者氣候投融資發展也會加快。但在迎來機遇的同時,綠色金融仍然面臨著挑戰。
金融機構應把碳中和目標融入到機構中長期發展戰略中,實現“自上而下”的推動;同時,將氣候風險管理納入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參照已有工具框架和原則,建立金融機構全面的氣候環境風險體系。而在金融機構氣候信息披露方面,國內外尚無成熟方法可以借鑒,因此仍需不斷學習和探索。
——錢立華
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總裁梅德文認為,在“碳中和”這一宏偉目標下,
碳市場和氣候投融資的市場需求大大增加。
下一階段,碳市場有三個方面需要努力:一是實現市場主體的規模化和多元化;二是創新多層次產品,以滿足不同流動性和風險偏好;三是注重市場穩定性。
綠色交易所將在產品創新方面做更多探索,配合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在探討碳市場與綠色金融市場的連接、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打通等方面做出努力。
氣候投融資是外部性很強的一個領域,有必要配合市場加大激勵措施。
——梅德文
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昆侖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顧問,天津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高正琦認為,盡管存在逆全球化等種種不利因素,但氣候投融資仍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確定性機遇。
從交易的角度來說,金融機構面臨的一大挑戰是數據基礎仍顯薄弱,包括行業的基礎數據、核算標準、數據庫登記和轉移等等;此外,技術方面仍需大量研究,以實現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他提出,綠色發展和碳達峰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天津交易所會積極探索
節能減排示范項目,爭取盡早轉化為可商業化的碳中和服務產品。
——高正琦
華夏銀行總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兼綠色金融中心主任張勇淼提出,氣候投融資的機遇表現在黨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的決心。
從銀行的角度考慮,抓住這一機遇可以使機構在金融市場上的地位發生變化,同時這也是使中國金融機構在國際上的整體地位提升的有利時機。相應的挑戰分為兩個層面:微觀上,金融機構要考慮如何在變化中找到目標市場、確立服務對象,使得機制體制適應變化。
宏觀上,金融機構需要確立非常明確、可落地的目標,真實地理解和認識到碳中和對于發展的作用。碳中和作為全社會的工作,需要從宏觀-中觀-微觀建立起良好氛圍,在激勵之下共同努力。
——張勇淼
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氣候投融資專委會副秘書長廖原從企業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氣候友好”將成為企業之間競爭的重要要素,市場的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會導致許多商業機遇出現,而這些機遇又會反過來加深市場主體,形成一個正向的螺旋上升。
氣候投融資將成為未來企業低碳發展的一個保障,它和綠色金融一同使得企業更加傾向于可持續發展。
不過,我們還處在一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國家能源、經濟結構轉型期,因此在產業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都需要不斷地完善和細化;企業的覆蓋面也有待提高,金融機構的披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可以堅信,氣候投融資的機遇大于挑戰。
——廖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