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路線圖”亟待出臺
澎湃新聞: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當下最緊迫的任務是?
馬駿:各個省應該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有了規劃,才能明確要做哪些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的項目,金融才能配套支持。在做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的時候,必須注意,不可只考慮10年內碳達峰,而是應該同時考慮30多年內實現碳中和的路線。換句話說,不能制定出與碳中和相矛盾的碳達峰路線圖。
有些地方認為碳達峰就意味還有10年的機會可以增加碳排放,還可以新上不少高碳的項目。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如果10年內上了許多高碳的項目,尤其是新的煤電項目,就會給此后30年的碳中和制造巨大的障礙,也會人為地導致這些高碳資產在此后30年內成為擱淺資產和銀行壞賬。因此,在未來10年,應該要盡量避免上比現在平均碳強度更高的項目。
澎湃新聞:據您了解,各地政府對于碳達峰、碳中和的認識水平及推動力度如何?
馬駿:我覺得各地政府的認識在過去6個月里迅速提高。去年10月,我在一個副省級城市做講座,在座的多為當地政府官員及企業家,當時對碳中和有具體了解的人還很少。現在大部分人都知道了。一些省級政府還是比較關心高質量發展的,希望它們能在低碳、零碳發展方面做出表率。
澎湃新聞:路線圖制定中,您有哪些經驗值得推廣?
馬駿:在《重慶碳中和目標和綠色金融路線圖》的研究中,我們總結出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做法,就是要把綠色項目和金融緊密結合起來,中間需要有一個協調機制,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可以是項目庫的形式,需要由地方發改部門牽頭,各個主管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部門積極參與。項目庫既是信息
平臺,同時也有一定的激勵機制,形成一個綠色項目找到低成本資金、資金和政府激勵機制找到綠色項目的對接
平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