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以氫能產業助力能源綠色發展
能源化工行業是化石能源的重要生產者和消費者,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促進力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能源化工行業既是重大責任,也是深刻革命。
近日,中國石化密集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張玉卓強調,要順應世界能源變革潮流和產業發展大勢,結合國家對能源化工行業發展的戰略需求,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導向,加快推進氫能等先進能源和
CCUS(二氧化
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等深度脫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發展,制定低碳化行業規則和技術標準,推動行業低碳轉型,打造能源化工行業綠色低碳競爭力。要加快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及行動。要把碳的凈零排放作為終極目標,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堅持降碳進程與轉型升級相統籌,研究制定中國石化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目標、路線圖及保障措施。
目前,中國石化已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路徑課題研究。2020年11月23日,中國石化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3家單位分別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路徑課題研究,制定中國石化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目標、路線圖及保障措施。
發展氫能是實現碳減排的有效途徑。中國氫能聯盟2020年7月發布的《氫能平價之路》預計,到2030年,氫能源在全球能源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將明顯提升,使其可以與其他低碳替代品競爭。在世界多個國家推進碳減排、碳中和背景下,這或許是能源企業實現潔凈能源轉型、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中國石化作為國內最大產氫企業,提出了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將新能源作為重要戰略新興業務進行謀劃和發展,錨定建設“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的目標,加快推動氫源由灰氫向藍氫、綠氫轉變。
1月8日,中國石化與4家新能源企業召開發展對話會時,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表示,中國石化正推動氫源由灰氫向藍氫、綠氫轉變,真正實現碳減排,打造綠色潔凈、轉型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中國石化年產氫氣超300萬噸,并具有布局建設加氫站網絡的天然規模優勢和產銷運營經驗,現已建成多個油氫合建示范站,可形成全氫能產業鏈,建成“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未來可期。
中國石化年產氫氣300萬噸,擁有相當數量的制氫裝置,原料涉及天然氣、煉廠干氣等;也是用氫大戶,生產的氫氣用作煉廠加氫裝置的配氫、聚烯烴裝置的輔助原料等。天津石化高級專家張金旺表示,中國石化目前已掌握水蒸氣轉化制氫全套技術,包括專有技術、工程設計、建設、控制和聯鎖、開工,并擁有豐富的運行經驗。
中國石化具有氫氣提純技術基礎。以大連院為例,以重整裝置副產氫為原料,采用自主開發的高選擇性定向除雜專用吸附劑,配套高效提純工藝(S-PSA)和精準時序控制策略,可形成整套氫燃料電池車用高品質氫氣生產技術。2020年9月,大連院牽頭承擔的“十條龍”項目階段性成果——氫氣提純示范裝置在高橋石化一次開車成功,產品氫氣純度達99.999%;與廣州工程公司合作完成副產氫提純和加氫母站工藝包編制,將于近期在廣州建設供氫中心。
大連院目前正加速推進氫氣制取(化學環制氫、生物質制氫)、提純(S-PSA)、利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氫氣品質檢測平臺建設等方面關鍵技術研究,旨在形成全品類氫源的全流程解決方案,解決全產業鏈流程較長、上中下游發展不均衡、部分關鍵核心設備依賴進口、氫源成本高等難題。
2020年我國已啟動氫能頂層規劃工作,燃料電池汽車“以獎代補”政策落地。新冠疫情沒有改變氫能產業投資增長熱情,20余家大型能源央企跨界氫能產業,年底預計超過8000輛燃料電池商務車、100座加氫站進入示范運營。
預計,2025年前我國氫燃料汽車和加氫站仍以示范運行為主,2035年燃料電池車有望達到百萬輛級商業應用規模。目前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化工等企業已經開始涉足氫能行業,相信通過各類企業的協同創新,中國的氫能產業將迎來美好的前景。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