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以下稱“碳關稅”)將于2023年10月1日生效,國內企業如何應對?談及此問題,中化國際業務主管日前表示,中化國際將聚焦原料、過程、產品的低碳化,優化環保工藝,節碳降碳,加強成本管理和推進循環經濟,將經濟效益與環境價值有機統一,強化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推進低碳化,提升競爭力
今年2月9日,歐洲通過碳關稅政策,要求進口或出口的高碳產品繳納或退還相應的稅費或
碳配額。該政策于2023年10月1日生效,以確保進口產品與本土產品承擔相同的
碳排放成本,降低由于免費配額減少導致的碳泄漏風險。
中化國際旗下揚農集團HSE與生產運營部副總經理沈志勇表示,在“碳關稅”背景下,化工企業可以短期加強與免費配額量多或化工品用量大的歐洲進口商合作,從而得到更多免費配額,轉移短期成本。但從長期來看,企業必須考量短期低碳技術設備成本投入與長期社會碳成本增加的關系。低碳技術運用得好、低碳經營模式成熟的企業,競爭力就顯著提升。他認為:“要降低出口成本,化解‘碳關稅’挑戰,化工企業必須做好原料、過程、產品的低碳化,即在基礎原料中將煤炭轉向油氣,以電力為原料的提高綠電比例;裝置節能、自備電節能、外購電低碳化;傳統高碳產品減產轉向低碳化,大力發展與
新能源相關的新興產品去支撐社會低碳化轉型。”
中化國際添加劑事業部副總經理、圣奧化學副總裁唐志民表示,要加速提升
綠色能源應用比例,依托地緣優勢,積極布局
綠色清潔能源,包括利用風能、太陽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積極開展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有效削減二氧化碳排放;積極探索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術的應用。
他說,基于國際
碳盤查體系,中化國際添加劑事業部結合國內
碳盤查理論,自主研發了碳排放管理系統“碳管家”,做到智慧降碳,引領低碳數字化發展。該系統通過分級全景監控,使各級管理人員實時了解碳排放運
行情況,實現碳排放精準管控。該系統還可以有效識別減排路徑,為低碳運營管理提供支持,實現公司的綠色極致管理。
優化生產工藝,發展綠色產品
在探索能源高效利用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術的同時,唐志民表示:“中化國際正采取措施逐步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產線升級,布局低碳產業,引領行業綠色發展。”以添加劑事業部為例,每年委托具備資質的第三方進行ISO14064
碳核查,并將ISO14067產品
碳足跡認證納入未來工作計劃中,計劃設立計算產品
碳足跡的管理系統,以滿足未來歐盟“碳關稅”政策所要求的信息披露和報告責任。
他說,中化國際正積極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生產體系,并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對全范圍的生產流程進行摸排調研,優化過程控制和工藝流程,梳理出可以節碳降碳的點并進行
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包括但不限于淘汰落后機電設備,實行生產精準控制和優化改進工藝等手段。二是開展專項治理,引入領先污染物治理技術,針對多種污染物開展專項治理,如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及鍋爐低氮治理等。三是進一步加強能源管理,如應用高壓變頻節能技術,降低電耗。四是不斷發展循環經濟,深入挖掘生產過程中能夠實現資源和能源回收利用的節點,如使用循環水節水裝置,達到節水目的。五是積極開發環保工藝,通過技術改進和工藝創新,從源頭實現綠色環保,大幅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三廢”產生量。
唐志民表示,中化國際將圍繞節能降耗、本質安全、綠色低碳研發新產品,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將市場與產品開發緊密結合,做好深入調研,通過對產品未來市場的預判和生產工藝的調研,優先發展能夠促進全產業鏈向綠色環保方向發展的產品,并選擇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工藝。
立足長遠,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
中化國際產業資源事業部總經理劉樂表示:“‘碳關稅’落地對我國化工品出口企業在成本和利潤空間方面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帶來全球性低碳發展機遇,這將倒逼我國
碳市場改革,加速行業低碳轉型進程。”
她強調,從短期來說,“碳關稅”將促使國內
碳交易市場逐步與國際碳市場接軌,將“碳關稅”部分成本留在國內。從長期來說,化工行業低碳轉型將更為迫切,將促進行業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加速完成產業流程優化。為應對“碳關稅”,中化國際將積極加速落地能
碳管理業務,將“碳關稅”等外因轉化為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她說,中化國際將開展碳盤查,開發碳資產,制定
碳資產管理方案,完成碳市場
履約任務,計算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建立企業的碳足跡管理體系。
專業的國際化期現貨團隊將為國際市場的碳交易保駕護航,為打造中化國際產品長期競爭力貢獻價值。同時,中化國際將結合內外部客戶需求,有序開展碳達峰、
碳中和政策和相關技術研究,多個
碳中和課題已立項并排上日程,助力產業的低碳轉型。例如,中化國際產業資源事業部和揚農集團合作進行環氧氯丙烷、二氯苯等出口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認證。“生物粗甘油法生產環氧氯丙烷”已于2022年獲得國際可持續發展和碳認證(ISCC)證書,成為國內首家ISCC認證的環氧氯丙烷生產商。“此次選取它進行碳足跡認證,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強化產品的低碳屬性,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應對碳關稅等國際挑戰;另一方面,是希望以此作為
試點,強化中化國際碳足跡認證能力建設,建立適于企業自身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完善我國的化學品碳足跡計算標準,體現中化國際作為化工行業龍頭的責任和擔當。”劉樂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