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推動綠色轉型
對于綠色轉型、應對氣候變化而言,金融機構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覷。
法國巴黎銀行亞太區可持續資本市場主管、董事總經理黃超妮表示,看到大氣候資金涌向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資產,比如再生能源,但也不能忽略傳統行業,特別是還沒有其他材料可以取代的這些產業,更要加速這些產業的低碳轉型,比如鋼鐵、水泥,這些都是與
綠色建筑、電車等直接掛鉤的原材料,金融機構需要推動轉型金融以支持這些行業。
綠色債券、藍色債券近年來也不斷放量。黃超妮表示,就2023年ESG債券市場來看,包括綠色債券、社會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量高達7800億的,但其中不到1%用于轉型項目。不過,在2023年也有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創新型的舉措,比如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發行了3億歐元的轉型債券,用于河北省一些有代表性的鋼鐵企業的綠色轉型,包括廢鐵的再利用,以及能源端的重新配置等,這些都是非常大體量的投資。
恒生銀行企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總監周雯雯表示,據相關數據,整個大灣區要達到2060年的“雙碳”目標氣候要1.84萬億美元的氣候投融資。到2030年或之前,實現碳達峰都需要2000多億美元。“對于大灣區金融機構而言,我們的重點是如何減少
碳排放,因為我們旨在為匯豐集團2050年實現凈零的目標作出貢獻,這就需要銀行構建一個高效且懂ESG的團隊。”
目前,全球交易所都在強化ESG相關信披,對氣候風險的信披則越發重要。普華永道亞太地區ESG主管合伙人梁小慧表示,港交所推出ESG披露的要求已經有10年,從香港上市公司的層面來說,披露做得已經相當成熟,披露度達到80%-90%。
“企業也快速針對國際上的披露標準進行相應提升。香港上市公司早在2016年就開始披露范圍1、范圍2的溫室氣體,而范圍3等的披露則從近兩年開始提速,如泰國等其他一些亞洲市場也在加速進行披露。目前投資人對氣候風險的關注度很高,無論是管控風險還是要推出氣候相關投資產品,因此ESG披露已不再純屬是合規事項,而是有更多考量在背后。”她稱。
關于美國的“反ESG浪潮”以及ESG基金關閉數多于開倉數,黃超妮認為,這是一個純美國的現象。在亞洲甚至是歐洲都沒看到“反ESG浪潮”。美國市場的情況反映了一定的政治情緒和黨派利益,例如支持化石能源等,但不能完全代表全美國,有些州仍在非常積極地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其推動氣候投融資活動。“在中國乃至全亞洲,這種努力也普遍存在,例如電動車、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和政策支持,以及綠色債券的大量發行,都體現了亞洲整體對ESG的支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