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中金公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證券等一眾頭部券商紛紛公告表示,獲得證監會出具的關于“公司自營參與
碳排放權交易的無異議函”。公告內容也大同小異,表示公司參與
碳交易將“以服務實體經濟,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推進經濟向
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為目標,合規、審慎開展業務,并將相關業務納入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在全國
碳市場建立一年多后,此次券商獲得證監會首肯參與碳交易的事件,被業內認為是
碳市場擴容的積極信號。那么,券商自營的參與,將對全國碳市場產生哪些影響?券商將有哪些交易形式?繼券商之后是否還會有更多金融機構參與碳交易?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專訪了ESG權威
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
藍虹認為,券商參與碳交易,加速了碳排放權交易的流通性,并能促進碳排放權價值的市場實現。而我國若要在全球碳交易市場的聯動中占據主動態勢,就必須有金融機構的參與和支持。如果按照《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碳交易市場和歐盟目前碳交易市場的發展路徑,未來我國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將介入碳交易市場,
碳金融將成為我國金融發展新藍海。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