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優化大氣二氧化碳(CO2)觀測站點選址,該所汪宜龍副研究員和田向軍研究員聯合多名合作者開展的研究認為,在我國建立60個大氣CO2觀測站點很有必要。在同化觀測數據時,利用大氣反演的方法估算我國陸地
碳匯量的準確性將達到歐美先進水平。該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通報》。
汪宜龍介紹,陸地生態系統碳匯是中國實現
碳中和的重要支撐。厘清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的大小和時空分布,對于了解碳匯現狀和預估未來碳匯潛力至關重要,也為中國制定減排增匯政策措施、實現
碳中和目標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大氣反演法是一種測量碳匯的方法,是基于大氣CO2濃度觀測數據與大氣傳輸模型,結合人為源CO2排放清單,評估陸地碳匯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國高標準的地面CO2觀測站點較稀疏,是大氣反演估算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的瓶頸。如何擴展、優化現有觀測網絡,通過科學經濟方法選址,新增大氣CO2觀測站點,提高中國陸地碳匯的估算精度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該研究采用最優化思路,在現有站點基礎上找到最優的新增站點位置,通過反復迭代,最終選取52個新增站點,連同現有8個站點構成中國大氣CO2濃度地面站點觀測網絡。
研究表明,在現有站點基礎上,亟需在植被生長季生產力較高的東南、東北、華北和青藏高原地區增設CO2觀測站點。若在我國建設30個觀測站點,可將碳匯估算的不確定性從10億噸碳每年降低至3億噸碳每年;建設60個觀測站點,可將不確定性進一步降低至2億噸碳每年。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