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我市已明確提出構建“1+2+6+N”的政策措施框架體系。9月21日下午,在市政協常委會
會議第一專題組討論會場,一場關于如何完善“雙碳”政策支撐體系,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討論正在展開。
“我想從法制角度談談如何保障‘雙碳’政策支撐。”列席會議的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彭靜立足熟悉的法律領域,分別從立法、執法、普法等層面提出建議。“‘雙碳’目標的實現,首先要從立法層面著手。”她建議,通過制定有關法律政策來鼓勵和推動能源開發利用往
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加強對
碳排放主體的管理,完善
碳交易方面的管理辦法。“其次要嚴格執法,善于利用行政評價、行政指導等非強制性手段,讓執法更有力度、更有溫度。”彭靜認為還需要通過普法引導公眾參與,把雙碳目標深入到居民公約、行業規章中,讓法律義務和社會義務形成互助效益,進一步完善“雙碳”政策支撐。
市政協常委、農工黨市委會副主委、重慶科技學院副院長劉德紹把目光聚焦到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工作上。他表示,數據的統計核算是制定政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這項基礎性工作做不好,就無法對碳排放的削減、調整制定相應指導政策。為此,他建議盡快建立碳排放統計和評價體系,以便更準確收集碳排放數據。
“部分產業園區存在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口徑不統一、收集不準確、數據質量不高,核算數據程序不規范等問題。”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市委會一級巡視員楊開奎直言在前期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他建議對產業園區碳排放統計核算實行“一把尺子”,將碳排放基礎統計指標納入政府統計指標體系,并在開展
試點基礎上加快研究統一的統計核算方法和標準。同時細化完善碳排放核算指南,加快健全碳排放核算工作機制。
科學技術進步是減少碳排放的主要驅動因素。在建言完善“雙碳”政策支撐體系的熱烈討論中,與會常委們不約而同談及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市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委員、民建市委會一級巡視員楊亞麗表示,目前我市已有相關鼓勵政策落地,引導企業運用科技手段將排放的廢氣、廢物變廢為寶,實現綠色循環。她建議市科委、高校等
專家智庫多給予企業人才支持,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推動我市制造企業綠色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市政協常委、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梁震表示,在制定政策時,要考慮科技進步的因素,可適當超前,讓政策和科技進步形成良性互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