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碳核算、碳賬戶為重點的
綠色微觀基礎制度建設進取型的減碳戰略,就是穩住存量、保證能源供給穩定和安全的前提之下,把重心轉向更快地擴大增量,對能夠增加產出、促進增長的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提供強有力的激勵。”在2022年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這樣說。
劉世錦指出,創新型減碳可以實現長時間內對傳統的高碳技術和產業的替代。“因為我們現在講綠色轉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換技術,用低碳、零碳甚至負碳的技術替代原有的高碳技術。所以,創新型減碳是要換技術。”他表示。
“創新由于它內在的沖動和不確定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限定它的擴展邊界。”劉世錦稱,因為創新會帶來競爭,競爭以后
價格會下降。過去十年的時間,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了大概80%、90%,現在已經低于燃煤發電的成本,而且有進一步下降的潛力。創新帶來的成本下降可以極大地增強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能力。
談到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方面,劉世錦表示,因為對
碳排放這種具有全球外部性的物體,我們不可能指望市場直接來發揮作用,首先是要有政府的介入,由政府來指導市場。
“作為存量的傳統的高碳能源,盡管仍有一定的減碳的空間,但是它在潛力上具有累退性,越往后空間越小,而且難度在相應地加大,成本相應地在上升。”劉世錦表示,作為增量的低碳或者零碳
新能源,隨著產量的擴大、技術改進、成本的下降是比較快的,部分產品的綠色溢價已經由正變負,從減碳的角度來講,一個辦法是把老能源通過
節能減排減少碳排放。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搞
新能源、新的技術。由于它的碳排放本來就少,是低碳甚至零碳,就替代老的生產,這樣減少同樣的碳排放,新能源、新技術減碳的成本優勢是逐漸增大的,這樣就會加快新能源比例轉換的進度。
劉世錦強調,加快碳核算、碳賬戶為重點的綠色微觀基礎制度建設進取型的減碳戰略就是穩住存量、保證能源供給穩定和安全的前提之下,把重心轉向更快地擴大增量,對能夠增加產出、促進增長的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提供強有力的激勵。當然這個激勵并不限于少數的措施,而應該是相互依存的三大支柱體系。
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增長型
碳匯市場,劉世錦提出一個概念,叫增長型
碳匯,是指運用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在獲取相同產出的情況之下與原有的高碳基準生產方式相比所減少或者抵消的碳排放量。增長型碳匯搞一個市場,它可以和已有的碳排放權的市場并存。
劉世錦還稱,要形成一個區域自主減排責任體系。增量優先的關鍵是要擴大對技術創新產品的市場需求,而這一點直接取決于現在減排責任體系的有效性。
他同時表示,要加快碳核算、碳賬戶為重點的綠色微觀基礎制度建設。無論是推進增長型碳匯市場建設還是完善減碳責任體系,前提是要有一個合格的碳核算基礎,而這恰恰是我們目前的一大短板。
“所以,我們建議在碳核算的起步階段,可以采取由上而下的辦法,這個辦法相對簡單一點,容易起步,先把基本情況摸清楚,然后下功夫普遍地建立碳賬戶,包括企業和其它機構的碳賬戶,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建立個人碳賬戶。”劉世錦指出,在企業中間應該普遍地推廣ESG這樣一個評估,率先在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中形成穩定規范的ESG評估的披露制度。同時,把更多的融資活動挪入綠色金融軌道,借助增長型碳匯開發多種類型的金融產品,從而為綠色技術創新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