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環保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企業投產建設等一個很重要的考核指標,多地將綠色發展寫入其發展綱要。央行牽頭,多地也在研究制定綠色金融的發展框架。然而,“綠色”的衡量標準如何界定,其資產如何進行量化核算,成為目前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難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本次兩會上的提案提出了綠色發展的核心——生態資本的度量、核算,和交易的辦法與途徑。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劉世錦建議,建設生態文明,真正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精神,必須要過生態資本度量、核算、交易這一關。而生態資本核算要點包括:以特定實物量作為不同類型生態資本共同核算單位;借助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和計算;對生態資本進行確權;特定區域范圍的生態資本進入市場,實行定價和交易;在此基礎上,生態資本與物質資本一樣,能夠正常參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經濟活動。
“選取空氣、水、土壤、或植被等生態資本其中一種生態資本計量單位,計算出其生態資本實物量。按照某種權重加總特定地區的生態資本實物總量。同時利用互聯網等技術實時監測系統進行生態資本實物量的采集和計算,并進行試點。”劉世錦建議:“再依照現有的產權法律歸屬,界定不同類型生態資本實物量的產權所有者。并在實現生態資本實物量的核算后,可考慮進行市場交易。”
劉世錦表示,當特定區域的生態資本能夠實現定價、交易并常態化以后,與這些生態資本相關的行為活動就可以做到可計量、可定價、可核算、可交易。進一步看,政府對生態建設的財政投入,綠色金融項目的實施,乃至一個地區生態文明建設進度等,都可以在生態資本核算基礎上加以科學評估,并相應改進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