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全國碳市場互補 5%比例不高但效應明顯
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互為補充,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
碳交易體系。在同場發布會上,劉友賓表示,近期,全國碳排放權市場啟動了2021年度和2022年度的配額發放和履約工作,共納入發電企業2200多家,兩年度分別履約、配額清繳時間均截至2023年底,每家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使用CCER抵消年度應清繳配額量的5%。
不要小看這5%。隨著全國碳市場的啟動,CCER的需求量明顯上升。根據中金量化及ESG團隊的研究,CCER暫停簽發前,全國碳市場尚未上線交易,經過審定公示的CCER審定項目共2871個,備案項目861個,減排量備案項目254個,減排量備案5000多萬噸。在全國碳市場于2021年7月正式啟動后,僅在第一個履約周期就消納了3273萬噸CCER,對CCER的消納作用較為明顯。
在全國碳市場擴容、配額逐漸收緊的預期下,CCER供不應求且一段時間內沒有增量補充的情況,拉高了市場對于CCER重啟簽發的期待。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碳市場的啟動讓CCER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機遇。此前,CCER市場多屬于自愿交易,缺乏足夠的激勵機制,交易的連續性和活躍性較為有限。但是,全國碳市場啟動后,CCER可用作強制履約的一種補充,根據目前的規定,能抵消總碳排的5%,這就有了交易價值。
實際上,市場期待CCER重啟,也是因為暫停簽發后,CCER存量消納導致供不應求,在部分市場價格維持高位。從數據來看,2020年和2021年的全國自愿減排碳市場成交量明顯高于往年,CCER存量進一步消納。2022年和2023年(截至6月)成交量低于前期水平。供應不足疊加需求上升,該情況整體提高了CCER價格水平。
當然,CCER重啟也引發了對供需失衡的擔憂。對此,梁希認為,需從開始加強項目把關,建立科學的市場預期,聚焦支持高質量減排項目進入市場,避免大量不符合要求、沒有額外性的項目涌入市場。專家提示,自愿減排市場不僅僅需要考慮數據質量問題,還需要考慮納入項目的質量問題,包括雙重計算、額外性、碳泄漏等因素。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