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第三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渣打集團首席執行官溫拓思(Bill Winters)就“氣候變化與可持續金融:趨勢、機遇與挑戰”發表了視頻演講。
根據渣打最新調查,55%的跨國公司認為他們的低碳轉型還不夠迅速;78%的投資者認為多數商業領袖并沒有采取需要的措施,以幫助他們的公司及時轉型,與此同時,低碳轉型的資金缺口依然巨大。
溫拓思認為,需要讓各國政府進行通力合作,讓私營部門利用資本獲得豐厚回報,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和解決方案。
低碳轉型仍需加速,資金缺口依然巨大
溫拓思表示,根據渣打進行的最新調查,55%的跨國公司認為他們的低碳轉型還不夠迅速;78%的投資者認為多數商業領袖并沒有采取需要的措施,以幫助他們的公司及時轉型。
供應商也需要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優先任務,從而保持其自身運營以及地球的可持續性。渣打的研究發現,供應鏈的
碳排放量平均占跨國公司
碳排放總量的73%。
超過三分之二(67%)的跨國公司表示,應對供應鏈的排放問題是其向凈零轉型的第一步;近五分之四(78%)的跨國公司表示,到2025年,他們將從供應鏈中移除(在一定程度上)危及自身低碳轉型計劃的供應商。高碳行業公司正努力為向凈零轉型籌集資金,因為投資者越來越優先考慮ESG評級較高、
碳足跡較低的公司。35%的這些全球跨國公司的供應商有被移除出全球供應鏈的風險,因為他們無法融資以向
低碳經濟轉型。
若能成功轉型,未來的前景巨大。渣打的研究發現,12個主要新興和快速增長市場的供應商如果能夠通過優先考慮自身的低碳轉型,繼續成為跨國公司供應鏈的一部分,就可以(和跨國公司)分享價值1.6萬億美元的業務。對于這一巨大的經濟領域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遇。
可見,挑戰中也伴隨著機遇。例如,根據聯合國數據,到2030年,向
綠色經濟轉型能夠在全球創造24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相較過去,到2030年,它還能創造26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效益。這可能是保守預計;就對人類的影響而言,Water.org的數據顯示,普及用水和衛生設施每年僅因避免死亡就可帶來18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在水和衛生設施方面每投資一美元,就能從更低的醫療成本、更高的生產率和更少的過早死亡中獲得4美元的經濟回報。
但問題在于,低碳轉型的資金缺口依然巨大。
渣打采訪了負責管理50萬億美元資產的資產管理人,發現目前只有13%的資產管理規模用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投資。新興市場面臨的缺口最大,投資于中東、非洲和南美的資產管理規模共計僅占10%。例如,在渣打運營的亞洲、非洲和中東的發展中國家,每年總共需要2.5萬億~3萬億美元來支持低碳轉型。這些國家受疫情打擊最為嚴重,也最需要資金來幫助他們向低碳經濟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渣打的研究預計,中國要實現2060年
碳中和目標需要127萬億~192萬億元(20萬~30萬美元),相當于每年需要3.2萬億~4.8萬億元(4950億~7730億美元)的相關投資。
因而,調動投資特別是調動資金投向新興經濟體的挑戰是真實存在的。溫拓思表示,創新的理念有助于將資本引導到以前那些難以吸引私營部門投資的國家。公共與私營部門合作以及混合金融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等創新的融資形式為投資者和企業應對挑戰提供了機制。同時,他認為,需要讓各國政府進行通力合作,讓私營部門利用資本獲得豐厚回報,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和解決方案。
2021年7月,中國全國(強制)碳市場上線,市場啟動初期,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主”,覆蓋行業主要以電力行業為主。
歐盟此前預計還將把船運業納入強制
履約市場,但這也折射出強制碳市場必須面對的行業覆蓋難題。早在2016年,國家發改委就表示中國碳市場將于2017年啟動、納入八大行業,但直至2021年碳市場上線,仍僅納入發電一個行業。歐洲碳市場目前也僅限于幾個工業行業以及公用事業行業。
在溫拓思看來,自愿碳市場是碳履約市場的補充,可以覆蓋今天履約市場還未覆蓋的剩余80%的碳排放,也可以作為現有履約市場內交易的補充。他認為,中國的自愿碳市場(中國核證自愿減排
CCER)無疑將進一步發展,擴大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需求,并有助于全國碳市場的進一步建設。
企業何來意愿參與自愿碳市場?強制碳市場的驅動力為政府規定納入行業的企業必須購買碳排放權配額。在自愿碳市場中,買家一般是承諾
碳減排或碳中和的大型企業。2020年,特斯拉首次實現年度盈利,靠的卻是出售碳排放積分。該項收入15.8億美元,達當年凈利潤的逾2倍。若不考慮該業務,賣車這一特斯拉主營業務仍然虧損。
溫拓思也提及,上海將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它也是中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環境和能源交易所所在地,渣打預計上海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權
交易系統的所在地,不僅限于中國,對于世界其他地區來說,都將成為減少碳排放的關鍵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