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強度下降幅度和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前完成對外承諾的2020年目標
南方都市報:社會各階認為我國要實現力度很大的兩個階段性的目標,2030年和2060年目標并不是輕松的事,需要在很多領域進行大力度的改革,請介紹一下有什么基礎和挑戰,有哪些領域面臨比較大的變革,是否有計劃支持一些地區或行業率先達到?
李高: 謝謝提問。
正如剛才介紹的,習主席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上提出新的目標和愿景,這項任務是非常巨大的。一個是體現了我們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貢獻。也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高水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是很有挑戰性的。
習主席多次強調,在氣候變化領域,始終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我們也是這樣落實的。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多年來,采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市場機制建設,積極增加森林
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風電、光伏的裝機規模均占全球30%以上。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
價格,為促進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為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節能提高能效領域,僅2016-2019年我國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的效果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億噸。在建筑領域,我國
綠色建筑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筑比例已達到約60%。
新能源汽車也是一個突出的亮點,2010年以來我國
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增速快速增長。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我們也協同減少了大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推動了大氣環境的改善,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碳市場建設一直在有序推進當中,為全國
碳市場積累了可實踐的經驗。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面臨著一系列艱巨任務。這次提出來的目標和愿景,在時間上是自己跟自己比的提前,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經濟體量和能耗體量巨大的國家而言,提前這些目標和愿景,是非常巨大的工作成效。
橫向來比,實現碳中和愿景我們需要的時間比發達國家縮短30年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也顯示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決心。我們還存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政策工具還存在若干短板,實現新的碳中和愿景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實現,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需要從現在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持續推進,久久為功。
我們要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來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特別是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這也包括合理控制煤電發展規模,我們將以更大力度加大非化石能源發展的推動力度,特別是加大力度發展可再生能源,構建能夠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工業。我們還將系統推動其他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工作,新能源汽車、低碳交通、低碳技術、低碳建筑、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