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國碳排放范本
“過去幾年已探索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政策制度設計,初步形成相關政策和交易體系,但是也要看到當前的碳市場還不夠活躍、
碳價格尚存在波動等問題。”李鵬說。
盡管如此,根據《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以排放量每年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于綜合能耗1萬噸標準煤左右的水平作為納入企業的門檻,發電行業納入的企業達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過30億噸。這個規模遠遠超過世界上正在運行的任何一個碳市場。
這樣龐大的碳市場,需要一個高效運行的工具,讓交易變得簡便可行。
“正確的工具——容易被大家接受,行政成本比較低。這也是我們選擇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原因。”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介紹稱,過去幾年開展交易試點的經驗表明,碳市場可以成為相關目標的有效工具。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馬愛民堅信,未來在實現低碳發展的戰略目標方面,碳市場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體現在,碳市場可以通過適當合理的價格信號,促進企業自主、自發采取減排行動;另外在建立碳排放市場條件下,促使生產要素合理流動,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轉移,促進綠色低碳企業融資方面的降低,希望通過碳市場帶來附加效益。
盡管在專家眼中,國內當下的碳市場還存在種種問題,但與中國合作的歐盟合作者卻開始期待從中國碳交易市場的運行中,為其他國家碳交易平臺的建立尋找可借鑒的范本。
“中國碳交易市場的成功經驗,對其他國家具有借鑒意義。現在在全球都嘗試碳市場,不僅僅中國,拉美、非洲等通過碳市場對話,使用巴黎協定的條款去打造系統,最終促進非洲區域內的合作。”國際排放權交易協會主席德克·福里斯特說,“未來還有很多挑戰,我們需要這些系統來合作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巴黎協定。”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他最后指出,中國在全球是最大的碳市場,將會為全球碳交易確定潮流,并為碳交易運營提供經驗。他期望,通過各國的努力在全球范圍發展起碳交易聯盟。
(本報記者李惠鈺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