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去年年底北京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鳴鑼開市已過去1年時間。據媒體昨日從北京環境交易所獲悉,1年里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共成交704筆,累計成交量約210萬噸,累計成交額1.04億元。 環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市場共成交704筆,累計成交量約210萬噸,累計成交額1.04億元。其中,線上公開交易共成交678筆,成交量103萬噸,成交額6148萬元;協議轉讓共成交26筆,成交量107萬噸,成交額4254萬元,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位居7個試點城市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北京環境交易所碳交易中心主任王陽介紹,一年以來,在交易平臺開戶的機構中約有70%至少已經參與過一次交易,其中有20多家多次參與交易。值得注意的是,10多家投資機構作為非履約機構共參與了近40%的交易,增強了市場流動性。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依照規定,本市轄區內年綜合能耗2000噸標準煤(含)以上的用能單位,應當于每年向市發改委報送上年度碳排放年度報告,在經過第三方核準后,這些企業會從政府部門拿到相應的年度碳排放配額。隨著北京碳交易平臺開張,去年11月28日起,這些配額就可以被放進環境交易所內進行交易,簡單地說,多排放二氧化碳的企業可以從少排放的企業那里購買配額。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瞧上去似乎只是發生在交易企業彼此之間的資源交換,碳排放權交易和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王陽說,碳交易讓“一噸二氧化碳等于多少錢”成為現實,這樣一來企業就增強了控排意識,利于減排技術實現控排就意味著能取得更多經濟效益。而PM2.5等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均主要來源于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兩者同根同源,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大氣污染物。這就是說,建設碳交易市場可協同治理大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一年以來,交易價格是否出現“過山車”?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的176個有效交易日中,線上公開交易的平均價格為59.74元/噸,最高單日成交均價為77元/噸;87%的交易日價格波動范圍在±5%以內,98%的交易日價格波動范圍在±10%以內,總體來看價格走勢比較平穩。
其中企業履約關鍵期的5月、6月和7月交易分外活躍。三個月的合計交易量達到190萬噸,約占全年90%。期間,價格也從50元/噸波動上漲至70元/噸附近,最高時達到80元/噸。隨著履約工作的結束,價格又逐步回落至50元/噸至55元/噸之間。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不僅如此,王陽介紹,未來個人消費者也有望進入碳交易平臺,從而讓整個交易市場更為活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