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碳排放交易方式來看,大都實行免費發放和有償競拍發放相結合的方式。這也意味著,如果免費配額已經足夠企業使用,就無需額外購買有償配額。
不過,對于包括電力、鋼鐵、石化和水泥等一些高耗能行業,則需要強制購買一定比例的有償排放配額。
而此次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納入相應的政績考核,可能會促使地方政府對現行的碳排放規則進行相應的修改,包括擴大納入碳控排的行業以及企業范圍,減少控排企業的免費排放配額,這將對
碳市場交易主體的增加、有償碳排放配額的需求以及二級市場的活躍度帶來積極影響。
以廣東省為例,該省發改委已組織有關機構開展陶瓷、有色、紡織、造紙、化工等工業行業和交通、建筑領域碳排放指南編制工作,之后將組織企業歷史盤查與配額分配等工作,爭取2014年底或2015年初納入碳交易范圍。
“證券化”開端
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碳交易市場的活躍,或將讓能夠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光伏電站直接受益。
資料顯示,在光照資源相對較好的西部地區,一個10MW的光伏電站,在25年的存續期內,與火力發電相比,累積減排二氧化碳40萬噸、二氧化硫1850噸、粉塵120噸和灰渣4.06噸。
更大的意義則在于,作為一個類金融的交易平臺,光伏電站將通過碳交易市場獲得“證券化”的契機。
據了解,為了增強廣東碳市場的活躍性和流動性,廣東省發改委將會同省市金融主管部門研究相應的
碳金融、碳衍生交易產品。同時,吸引和發動包括金融投資在內的其他組織機構積極參與廣東碳市場,加強控排企業能力培訓,增強企業碳意識,提高企業
碳資產管理與經營水平。
其終極目標則是,探索研究碳普惠制度,以市場機制鼓勵企業、公眾自覺自愿參與
節能減排等低碳行為。
這對解決光伏電站的融資難無疑是一個機遇。
光伏電站的融資難問題,既與目前存在的一些銀行的貸款發放標準不適應光伏行業有關,也與包括銀行在內的許多金融機構對光伏行業的了解不深入有關。
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認為,銀行貸款是通過傳統的抵押和擔保模式來規避風險,只要以企業的資產、信譽做擔保就可以拿到貸款,這相對更有利于光伏行業的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解決貸款問題,但對以分布式光伏業務為主的中小企業則比較難。此外,貸款難還與銀行對于光伏行業的風險不夠了解有關。
王進認為,對于銀行而言,需要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新風險管控的機制。如果國內一兩家銀行試點成功的話,其他的銀行會跟著后面。
因此,對于光伏行業融資難題的解決而言,還需要通過各種平臺來增加與金融等相關行業的互動和了解。碳交易平臺,無疑是一個較好的機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