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碳匯市場的建設仍處于前期探索階段,還存在產權不清、核算較難、交易成本高、市場認可度低等問題。
“賣碳”正成為增加地方收入的一個渠道。碳匯核算、碳匯交易越來越被有些地方政府看好。
據業內人士透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團隊承接了為地方政府做碳匯核算的業務。這其中,既有國家級的科研院所,也有相關院校和第三方機構,有的研究團隊碳匯核算業務應接不暇。陜西、湖北、福建、廣東、江蘇、海南等地已開展碳匯交易。
近日,由遼寧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遼寧省金融研究中心、遼寧中環資源環境研究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編制的《遼寧省陸地生態系統
碳源/匯核算及空間格局分布研究報告》通過
專家論證。
“核算結果顯示,遼寧省陸地生態系統碳匯總價值約為13.1億元,十分可觀。”19日,遼寧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宋有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據主持此項研究的宋有濤介紹,經核算,遼寧省陸地生態系統(包括森林、農田、草地、濕地、水域等)2019年凈固碳5.71百萬噸碳/年(其中共吸收碳10.0百萬噸碳/年,釋放碳-4.29百萬噸碳/年),折合為2096萬噸二氧化碳。按照我國
碳市場交易時價(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6月17日收盤價62.5元/噸二氧化碳)計算,遼寧省碳匯總價值約為13.1億元(2019年)。
遼寧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朱京海對此表示,這一研究成果“對于推動遼寧省碳資產和碳匯項目管理規范化、標準化、長期化,促進遼寧省
綠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撐和決策參考價值”。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碳匯交易的價值,近段時間,各地更加重視“賣碳”收益。
6月10日,在深圳市舉辦的陜西省寧陜縣招商引資洽談會暨林業碳匯簽約交易會上,寧陜縣政府與深圳南泥灣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林業碳匯交易合作協議,并與其子公司深圳嘉德瑞碳資產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碳匯收購合同,首批收購周期為4年,收購林業碳匯減排量2.5萬噸,總交易額100萬元。這也是陜西省涉秦嶺區域首宗林業碳匯交易。
在湖北省,今年4月,恩施州巴東縣政府與廣州市國
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署《林業碳匯資源合作開發項目合同書》,就林業碳匯資產開發的實現、管理、交易和增值開展全面戰略合作。325萬畝林地可供碳匯資產開發,按0.55噸/畝年計算,年碳匯量178萬噸。按4月25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收盤價61.5元/噸估算,價值10947萬元/年。首期擬開發200萬畝,每年碳匯量110萬噸,預期年收益6765萬元。
5月13日,福建省武平縣天源國有林場有限公司與江西田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林業碳匯項目開發簽約儀式,就武平全縣列入禁伐計劃的商品林碳匯開發達成合作。按照每年每畝產生0.5噸的碳匯量測算,一年將產生57.5萬噸,整個項目期可開發1150萬噸碳匯量,實現林業碳匯效益。
廣東省林業局局長陳俊光近日表示,廣東省正加快林業碳匯政策工具開發運用,探索建立林業碳匯市場,逐步擴大林業碳匯交易;海南省林業局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周亞東近日也表示,海南將建立完成覆蓋全省的森林生態系統碳匯監測體系,繪制林業碳儲量“一張圖”,并支持科研機構開展林草濕碳匯監測、技術開發、
方法學研究、標準制定、增匯技術研究等。
一些地方還以碳匯收入作為還款來源,直接將碳匯與貸款掛鉤,為從事林木培育、種植或者管理的企業提供信貸產品。
5月11日,湖北省咸寧市首筆質押貸款簽約儀式在通山農商行舉行。通山農商行與通山縣幕阜山森林資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簽約林業碳匯質押貸款,以“
碳排放權”質押的方式為企業授信100萬元。
5月下旬,江蘇省泰州市首單林業碳匯質押貸款落地。江蘇坤奇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用12萬噸林業碳匯做擔保,獲得泰州農商銀行1000萬元“綠碳貸”融資授信,用于實施
節能減排,推進清潔生產。
2012年,國家發改委印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將林業碳匯作為一種合格的“中國核證減排量(
CCER)”納入碳市場交易。2016年8月,塞罕壩林業碳匯項目首批國家核證減排量獲得國家發改委簽發,測算結果顯示,該項目30年內產生凈碳匯量470多萬噸,潛在交易價值超億元。
“但目前,碳匯市場的建設仍處于前期探索階段,還存在產權不清、核算較難、交易成本高、市場認可度低等問題。”在今年第4期《中國國土資源經濟》期刊上,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伯恩建議,加強碳匯的科學機理研究,推進碳匯產權建設研究,將現有需要認可的項目權利過渡為自然資源資產所固有的權利。將碳匯核算納入自然資源核算中去。研制更加簡單可行的動態核算方法,為碳匯監管提供支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