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順昌縣高陽鄉,正好趕上了鄉里“一元
碳匯”
平臺正式上線的日子,鄉里的男女老少都趕來了,把工作人員圍得個里三層外三層,就想知道咋回事。
當天,高陽鄉“一元碳匯”項目在微信小程序上架。這一項目林地總面積1.3萬畝,總碳匯量是7.87萬噸,其中貧困戶面積952.6畝,碳匯量是1198噸。
“一元碳匯”扶貧,指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將貧困村(戶)所擁有的林木資源納入項目碳匯林管理,將測算產生的碳匯量作為碳匯產品放到平臺上交易,實現“一對一”的碳匯精準扶貧。所得利潤直接支付給貧困戶、村集體,還用于提升林分質量,提高生態效益,形成森林生態良性循環,在實現生態共享的同時,提高貧困戶收入,壯大村財。
去年,順昌縣在完成全省首單國有林碳匯交易、策劃編制碳匯扶貧項目的基礎上,依托“森林生態銀行”平臺,率先在“
綠色金庫”的建西鎮開展“一元碳匯”
試點,探索實踐集體和個人分散化林木資源碳匯產品的開發運營。
經過順昌縣森林生態運營中心工作人員的全面摸底,將建西鎮3個貧困村和90戶貧困戶的6086畝林木資源作為碳匯林,依據
方法學核算出首期(2008-2017年)的減排量2.99萬噸,平均每年3300噸,每年可產生收益33萬元,項目期限20年,預算產生經濟效益約600萬元,其中首期效益可達299萬元。今年,順昌將全縣28個貧困村和809戶貧困戶11萬多畝林地成為碳匯林,預計每年可產生
碳減排量6.2萬噸,實現碳匯金額600多萬元。
綠色是順昌最靚麗的底色,該縣林地面積249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高達80.12%。發揮林業資源優勢,創新推行林權
托管扶貧和“一元碳匯”扶貧的“生態共享”模式,讓村民守住“棟梁材”,爭做“賣碳翁”,是順昌幫助貧困戶獲得資源性收入,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