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吸“碳”釋氧,靠林子“呼吸”能掙錢,你相信嗎?二氧化碳看不見、摸不著,賣給誰?怎么個賣法……12月25日,陜西林業
碳匯開發培訓班在西安舉行,來自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林業
碳匯專業委員會等的
專家教授給我省林業人上了一堂“新鮮課”。
造林吸“碳”釋氧能賺錢
“真是沒想到,空氣還能賣錢。”林場職工李旭升激動地說,他所在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國有林區完成第一筆40萬元林業碳匯交易,這筆“
碳交易”賣出的并非煤炭,而是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
“簡直是‘撿得’了一筆錢。”貴州貧困戶吳國明以前從沒想過,自家的450棵柳杉長在山上,一年也有1350元收入。這份驚喜來源于當地開展的一項單株碳匯精準扶貧工作,46戶貧困戶成了“賣碳翁”,18872棵樹木掛上碳匯編號。
以上兩則
案例都是2018年我國其他地方嘗試的林業碳匯交易。
啥叫森林碳匯?12月25日,陜西省森林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簡單做了一下科普,樹木和人一樣也需要呼吸,但吸進去的是二氧化碳,呼出來的是氧氣。二氧化碳就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而森林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并把吸收來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貯藏在植物體內,這就是森林的固碳作用,即森林碳匯。
2017年底,全國統一
碳排放交易市場正式啟動。目前,國內多地開始嘗試林業碳匯交易項目開發。事實上,碳匯交易在我省尚屬新生事物,屬于起步探索階段。榆林2017年“試水”林業碳匯。
誰來買為啥買怎么買
二氧化碳看不見、摸不著,誰來買?購買者多為企業。
為啥企業要買“碳”?龔立群說,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
清潔能源,強制性
節能減排,對能耗企業實行碳排放權核證管理,超量排放溫室氣體必須購買碳排放指標,這就形成了碳匯交易市場的買方。而他們森林經營單位通過植物吸碳、森林固碳,自然就成了碳匯交易市場的賣方。
一片森林到底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怎么賣?這需要評估計量檢測及有關管理部門進行核證后進入碳交易市場。不是所有的林子都能靠“呼吸”掙錢,碳匯林開發不僅在樹種上有特殊要求,還必須是權屬清晰、至少能持續保存20年的林地,并且要符合國家碳匯造林項目
方法學的相關規定。
例如,林農新種了10畝林地并獲得了林權證,該片林地每年可以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經申報審核,該林地被納入國家碳匯庫后,可按每噸50元的基礎
價格賣給達不到減排要求的企業。買方制造二氧化碳,賣方進行吸收固定,從而在大氣中形成二氧化碳總量平衡,不造成新的污染。
專家表示,把林業生態產品商品化、貨幣化、市場化,通過市場交易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是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方向,也是林業生態建設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